今年以來,具有鮮明的湛江地域特色的幾首音樂作品是轟轟烈烈地火了!這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湛江日報副總編輯韓海冰原創的歌曲《湛江紅樹林》,其優美的詞曲旋律和深遠的精神內涵,令外地人對湛江這座“紅樹林之城”產生無限向往,目前歌曲總點擊播放量已突破了數百萬。另一首備受關注的原創歌曲《我要去湛江》也是韓海冰譜寫,這首歌曲源于湖北襄陽小伙知恩圖報、到湛江支援抗疫的故事,反映折射出各行各業干部群眾變成大白眾志成城齊心抗疫的過程,力爭讓千千萬萬曾經在湛江工作和奉獻過青春的人們引起共鳴,共同致敬為建設美好新時代揮灑青春熱血的人們。歌曲中傳遞出來的溫暖和大愛,也深深地感動了全國各地的網友,從而迅速產生情懷共鳴。
這些音樂作品把湛江攝人心魄的原生態之美,以及湛江人赤誠的心、火熱的愛匯入時代的大合唱,已經遠遠超出歌曲本身的意義,成為了宣傳湛江、推介湛江的重要力量。
音樂是人類創造的文化現象之一,也是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說起來,一首歌讓一座城“火出圈”的例子屢見不鮮,比如前些年的《我想去桂林》《北京歡迎你》《青藏高原》,近幾年的《成都》《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漠河舞廳》等。音樂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力量,毫無夸張地說,好的音樂作品不僅能使人身心愉悅,而且能夠讓一座城市在一夜之間紅遍半邊天,成為人人趨之若鶩的“網紅”打卡地,正所謂通過線上“種草”帶動線下“拔草”。當一首歌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烙印時,在這些音樂作品的帶動下,這些“網紅”城市的文旅產業發展迅猛,成為當地經濟增長新動力、新引擎。可見,一首好歌既能帶給人前行的力量,也能提升一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輻射帶動整個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這就是音樂作品的魅力,也是音樂作品的力量,不可低估,也不容忽視。
湛江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正在凝心聚力打造“紅樹林之城”,打造廣東生態建設新名片,文旅形象與眾不同,那么,如何進一步利用音樂作品打造和輸出湛江文化軟實力?
筆者認為,目前,既然我們湛江已經有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音樂作品,何不眾志成城唱好湛江、上下一心唱響湛江?特別是希望湛江籍知名歌手,能主動唱響具有湛江文化烙印的歌曲,利用自身經營多年的影響力,全力宣傳家鄉、推介家鄉,競相為家鄉代言。如廉江籍歌手林可昕、雷州籍歌手六哲,等等,他們經過多年在流行樂壇的摸爬滾打,都有不少粉絲,也有專業的傳播平臺,當他們傾情演唱《湛江紅樹林》《我要去湛江》等音樂作品時,相信,傳播范圍將會更廣,傳播效果將會更佳。
文化是共同情感與共同價值觀的表達,文化與藝術的結合,無疑成為了城市品牌建設的核心。湛江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可以動員林可昕、六哲這些湛江籍創作型歌手,燃起大力宣傳家鄉之情,以湛江的美麗風光、特色美食,以及湛江人對生活的熱愛作為創作靈感,為家鄉湛江創作出更多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音樂作品,使更多人能看看湛江的大海有多蔚藍、紅樹林有多神奇、海鮮有多美味、水果有多鮮甜;還有,湛江人又是多么的有情懷、有溫度,從而使“湛江”品牌產生巨大的經濟效應,并帶來更深層次的影響力。
一首唱響家鄉的歌曲能量有多大?心潮澎湃里必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