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想了解一座城市,最好去當地的博物館和農貿市場,因為博物館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農貿市場呈現出這座城市的生活底色。
農貿市場是最具“煙火氣”的地方,是廣大市民的“米袋子”和“菜籃子”。農貿市場管理體現著城市的管理水平,是展示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
在文明城市創建中,農貿市場管理一直是個難點。在文明創建測評中,農貿市場管理常常是短板弱項,容易失分,是整治督導的重中之重。
赤坎區百姓惠民市場經過升級改造后,面貌煥然一新,呈現出干凈整潔、規范有序、大氣美觀的景象。市場外相關車輛有序停放。百姓惠民市場推進市場智能化管理。市場設有智能顯示屏,信息滾動呈現。市場內所有商品銷售情況及時可見,商品溯源也一清二楚。市民在這里購物充滿著舒心、安心、稱心。
百姓惠民市場是個民辦市場,由百姓村自行籌資建設,自行組織管理。市場升級改造完成時就高標準籌劃,高質量推進,形成一套嚴格規范的制度。市場始終瞄準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制度化,強化員工管理,堅持長效機制,從細微處入手,用“銹花”功夫把農貿市場管理得井然有序。市民給予很高的評價。
時至今日,農貿市場管理仍然是個“老大難”。赤坎區百姓惠民市場在管理方面值得一些農貿市場管理者前來學習,學習他們有強烈的亊業心和責任感,把市場當成自己的家來建;學習他們注重細節、堅持常態抓、抓常態;學習他們心系顧客,用真情大愛便民惠民利民;學習他們從嚴管理,賞罰分明,打造一流的管理團隊。
如果說城市各大主要街道廣場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農貿市場和背街小巷等就是一座城市的“里子”。外表的光鮮亮麗固然重要,但“里子”的質量水平絕不可忽視,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治好管好。希望各級下定決心把農貿市場建設成干凈整潔、功能完善、管理規范的購物場所,確保百姓的舌尖上的安全,讓廣大市民手中的“菜籃子”拎出滿滿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