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中國老年人才網正式上線。此網主要為老年人再就業拓寬渠道、搭建平臺,推動老齡人力資源開發,服務社會高質量發展。
截止2021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達2.67億,占全國總人口18.9%,而且這幾年60歲老人每年均以兩千萬以上數量增長。有人對長壽時代的老人作了一番界定,60至70歲為年輕老人,70至80歲為中年老人,80歲以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人。60歲可以說是人生壯年時期,是人生第二個春天的開始。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經過多年研究發現,一個人只要過著健康的生活方式,從事一定的體力活動和充分的腦力活動,其智力將在80至90歲達到頂峰。
人到60歲退休賦閑在家,一般都有一種心理落差。因為告別單位和生氣勃勃的集體,感覺無所事事,一身技能將荒廢無用,便產生一種失落感、孤獨感、自卑感,時間長了,就造成心理上的抑郁,直接危害身心健康。很多健康的退休老人特別想再出來工作,他們不僅僅為了賺點錢,關鍵是著眼于為社會貢獻力量,對身體進行很好的保健。實踐證明,老人退休后被返聘錄用,對精神上是個大的慰藉,他們將始終保持愉悅心態,用行動踐行著老有所為,用成功完成個人理想抱負;會增強自信,提高充實感、快樂感。
有人說,退休老人出來工作是和年輕人搶飯碗,此言差矣。60歲的老人,經過幾十年職場摔打,具有一般人員所不具有的知識儲備和技能資本、經驗資本,就業優勢明顯,他們被返聘的工作是年輕人很難勝任的。如醫生和老師,還有不少技術性強的崗位,退休人員憑著豐富的經驗和技能,返聘后立馬可發揮作用,而且會干得非常漂亮。獲得投入少、高效率的快回報、高回報。
實踐證明,老年人實現再就業好處多多,諸如可適當提高老年人經濟地位,增強自我保障能力,減輕子女和社會對老年人的負擔。老年人再就業還可以充實老年人精神生活,有利于身心健康,實現延年益壽的目標。老年人再就業還可為社會解決因人口老齡化而造成的勞動力資源不足,促進社會高質量發展。
筆者退休已經8年,一直被有關單位返聘,從事新聞報道和材料寫作。平均每年要完成300余篇文字寫作任務。在忙碌中感受到返聘后帶來的好處。最大的收獲是身體狀況一直處在最佳狀態。因為每天都在用腦,經常有成果展現,在忙碌中忘記了年齡,忘卻了身份。和年輕人在一起,整天樂呵呵的,充滿朝氣與活力,享受心情舒暢,享受健康快樂,享受幸福美好的晚年。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是對退休老人在再就業中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