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撂荒地種上了農作物。 記者 文秋華 攝
記者從9月15日在坡頭區召開的全市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現場會獲悉,坡頭區原有撂荒地3.7萬畝,截至今年8月底,已整治撂荒地3.16萬畝,整治率達85%以上,連片15畝以上可復耕撂荒耕地已100%完成復耕。
撂荒地復耕,不僅喚醒了沉睡的土地,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致富田”,還成為了風景宜人的“景觀田”。目前坡頭區完成美麗田園風貌提升66處,已成為坡頭區鄉村游新亮點,助推鄉村振興工作縱深發展。
摸清底數 狠抓落實
2021年10月16日,坡頭區召開撂荒地復耕復種三級干部動員大會,明確提出“全區無閑地”目標,確定“因地制宜、分類復耕、應種盡種”等原則,創新土地托管工作,將撂荒地經營權流轉給集體或個人,全力破解耕地撂荒整治難題。
為全面了解掌握耕地撂荒情況,該區積極動員鎮村力量迅速深入田間地頭對閑置、撂荒土地進行全覆蓋、地毯式排摸,全面摸清耕地撂荒底數,查清撂荒原因和土地現狀,對撂荒耕地建檔立卡、上圖入庫,建立詳細的撂荒土地清理專項臺賬。同時,各鎮(街)有關部門大力宣傳《農村土地承包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耕地地力補助、耕地流轉獎補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
由于農民白天多在外務工,該區以“亮燈行動”為抓手,黨員干部“走夜路”下沉到自然村,摸清農戶耕作意愿,為群眾講解政策,答疑解惑?!傲翢簟迸巳罕姷男?,一些外出務工的村民主動承包撂荒地,加入鄉村振興的隊伍中,南三鎮短短一個星期就完成4000多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委托流轉。
政策激勵 獎督結合
為加快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坡頭區多措并舉,盡快喚醒沉睡的土地。獎勵政策方面,坡頭區出臺了《坡頭區全面實施耕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獎補實施方案》,對流轉土地規模50畝以上的農戶獎勵100-120元/畝;對承包方獎勵300-400元/畝;對組織有力的經濟合作社、村委會另外獎勵25元/畝。該區還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兩年內投入約3500萬元用于推動撂荒地整治。
除了守住耕地數量,還要提高耕地質量。該區大力實施高標農田建設,挑選官渡鎮、龍頭鎮1000多畝基礎較好的土地,進行水田墾造,實現土地增值,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耕地流轉成效。
坡頭區還建立了長效督查檢查制度,由區人大牽頭,區政協、紀委、組織、農業農村等部門成立督導組,對各鎮(街)工作進行督導,指導村集體通過自主開發、合作開發,以出讓、轉讓、出租留用地使用權等方式,促進村集體留用地開發建設,全面盤活城區撂荒地,確保了復耕復種工作有效開展。
在多重政策激勵下,全區涌現許多種植大戶、農業公司進行規模化種植,如來自浙江的老板來到南三租下1400畝種植花生,在深圳奮斗幾十年的龐老板回鄉承包500多畝種植青皮冬瓜。
“我今年3月初播下小香瓜的種子,5月份有了收成,畝產量達4000斤,經濟收益很不錯?!惫俣涉傸S桐村村民蘇先生說,沒想到曾經的撂荒地變成了增收的“致富田”。自去年11月,黃桐村積極盤活土地資源,通過“三資”平臺將連片撂荒耕地發包出去,村委會配合生產需要,修繕水利,更新優化排水系統,為種植戶在這里種下“綠色希望”提供良好的生產條件。
整體推介 連片發包
坡頭區把土地流轉發包作為解決撂荒地無人耕作的主要途徑,動員鼓勵農戶將撂荒地經營權流轉給集體或個人,支持村集體以集約耕種或連片出租的方式恢復耕種。2021年11月30日,該區舉行撂荒地發包推介會,給全區3萬多畝已回收但未發包的撂荒地現場找“婆家”。通過整體推介、連片發包撂荒地,吸引了216個企業家、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代表參加,當天就有7家農業企業現場簽約,土地流轉工作迎來“開門紅”。
截至2022年8月,全區撂荒地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8萬畝,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
打造名片 融合發展
田園風光惹人醉,農田不僅是生產糧食的土地,更是極具旅游價值的風景線。坡頭區立足生態優化,結合村容風貌提升挑選一批有條件的村莊,擬建設 100個城市農業公園,借助耕地復耕復種契機,打造坡頭鄉村振興新名片,有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當前,全區66 個城市農業公園已基本完成田園風貌提升建設,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旅游互為融合,農民手中的“撂荒地”變成“觀光田”“致富田”。
在坡頭鎮,當地引進社會力量,將1000多畝撂荒地流轉利用起來,打造成為一個集休閑觀光鄉村旅游為一體的景觀帶,放眼望去,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小溪潺潺,白鷺棲息,充滿生機,如詩如畫。南調街道將南調河沿岸撂荒地整合,種上了約500畝油菜花,春節期間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賞花拍照。龍頭鎮山車村回收160畝耕地后,用于打造山車村生態觀光采摘園,吸引不少游客攜帶兒女體驗親子農耕樂。石窩村將村邊的180多畝的農田和村莊一體打造,農業公園的休閑小徑,裝上風車,觀景臺配合3D彩繪,成為周邊村民游玩的好去處;乾塘鎮的梅魁村,結合蓮藕種植,打造成一幅美麗的“荷塘月色”……全區這些新涌現出來的城市農業公園,正成為人們周末游、親子游、生態游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