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廣西梧州召開的粵桂協作招商引資會上,廣東湛江對口協作的柳州三縣: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和融安縣,受到國內多家企業青睞,獲得意向投資超3億元,15家企業將陸續進駐各縣,持續推動柳北山區的特色資源深度開發,推動民生全面改善,讓山區處處飄揚幸福歌。
資源開發助推特色產業欣欣向榮
9月中下旬,融水山區依然炎熱,廉江-融水協作產業園的生產更加火熱,20多家木材加工企業馬不停蹄,一車車生態板材、家具等,快速打包裝車,陸續運出園區,通過縱橫交錯的公路網,銷往廣東、上海、北京等大城市。
2017年以來,廣東先后投資建設了6個5000平米的標準廠房,通過出臺優惠政策、協作縣配合招商,首批引進18家大型龍頭企業,包括了全國知名生態板材企業大王椰、兔寶寶、莫干山等,企業投資超過35億元,為園區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廉江選派到融水的協作干部介紹:“晨陽木業是一家浙商企業,從園區規劃建設開始,就積極參與,通過獲得粵桂協作資金扶持,不斷添置先進機器設備,提升產品品質,同時擴大生產規模,建設了第二批廠房,目前年產值超過20億元,帶動當地群眾130多人就業。”
大園區興起大產業,帶動大就業,全縣297萬畝的杉木資源成為香餑餑,從生產生態板材,到制作整套生態家具,從養護杉木,到發展林下經濟,從訂單加工,到線上銷售,木材產業鏈多方向持續延伸,杉木價格從2017年的每立方米900元,漲到目前的1200多元,96%的群眾參與相關生產銷售,園區提供了10000多個就業崗位,115個行政村有了可觀的集體經濟收入。目前,特色資源開發進入更深層次,融水縣和睦產業園引進福建的生物質顆粒生產公司,對多種剩余木材進行深加工,生產節能減排燃料,成為茶葉烘烤、北方取暖等重要生態原料。
在資源開發和產業園創建方面,柳北山區的三個縣各具特色。遂溪縣與融安縣協作,開發融安縣18萬畝的竹林資源,巧妙融入民族特色文化,精編竹制品籃子、斗笠、籬笆等10多種生態產品,年產值超2億元,其中竹編籬笆等產品,以堅韌、耐用等品質,深受歐美等地用戶歡迎。吳川幫扶三江侗族自治縣,利用山區13多萬畝的茶葉資源,在高鐵南站附近建設了茶葉加工產業園,20多家企業投產,產業精品達到110多個,產茶農戶戶均增收12000多元。走近三江縣城,遠遠就飄來濃濃的茶葉香味。
據統計,2017年以來,截至目前,廣東投入幫扶資金6.99億元,三個縣的三個產業園區引進企業67家,帶動投資48.9億元,幫助25.94萬群眾實現就業增收。
社會協作持續廣泛改善民生
從高鐵南站到三江縣城,經過一片巨大的易地搬遷安置點。這里居住著從三江縣15個鄉鎮的偏遠山區搬遷出來的4600多戶2萬多名群眾。為了解決群眾就業、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問題,吳川市派駐工作隊開始了長遠的民生投入。
滿足教育需求,擺在第一位。前任派駐工作隊長黃哲輝認為,教育要深入人心,就要打造品牌,持續推進。通過縣委縣政府多次研究,決定安排粵桂幫扶資金,建設江川學校,包括江川小學和江川中學,同時建立江川教育獎學金。
走在安置點平坦的柏油路上,抬眼望去,群山環抱中,江川中學和江川小學依次矗立在蒼翠的山巒上。江川小學是全部使用粵桂資金建設的。縣領導介紹:“為了傳承侗族文化,同時接受國內外先進文化熏陶。縣里抽調了最優秀的校長,選拔優秀教師任教。”派駐工作隊干部透露,吳川市大力支持江川品牌打造工作,先后安排30多名教師參加支教活動,實施兩縣多學科交流互動。特別是在小學的學科設置上,江川小學獨樹一幟,不僅有民族特色刺繡教研室,還有網絡教學室,同時,配備了創意工作室,讓有創造想法的學生,大膽利用各種元素,展現創造天賦。
為了讓小學孩子們健康成長,縣里專門挖山移石,在半山中間開辟一塊平坦的空地,建設了足球場、跑道和建設運動場,栽種風景樹,讓學生們積極開展體育運動。
著眼推進優質教育持續深入進行,粵桂工作隊發動企業和社會組織捐款,設立了300多萬元的江川教育獎學金,獎學金融入企業運作資金保持有效增值,主要用于獎勵優秀學子,發展優質教學,讓江川教育品牌保持長遠發展。目前,吳川市幫扶三江縣還在古宜鎮建設了鎮衛生院,設立病床200多張,大大緩解了群眾看病難問題。今年又投資1000萬元在該鎮建設鎮公共服務中心,預計10月底竣工。
與吳川市幫扶三江縣同期,遂溪縣幫扶融安縣獨資建設了遂融幼兒園,投資參與建設了兩所中學和小學。廉江市幫扶融水縣投資1300多萬元建設了貝林小學新校區,投入100萬元設立獎教獎學金,獎勵優秀教師150名,獎勵優秀學生1400名;投資建設了富有苗族特色的苗家小鎮,推動當地特色文化集中展現,帶動異地搬遷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在教育、醫療和就業幫扶等方面,廣東湛江發揮自身優勢,推動各類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今年發動14所中小學、5家醫院、16個鎮(街)、24條行政村、38家企業和3個社會團體,參與到對柳北三縣的幫扶工作中,建設就業車間21個,帶動1.08萬人就地就近就業,轉移到廣東就業22673人。
歌曲創作唱出兩地協作新氣象
為響應廣東省鄉村振興局提出的鄉村振興音樂幫扶計劃,做到“干好鄉村振興,唱好鄉村振興”,粵桂幫扶工作隊積極組織粵桂兩地文藝創作力量,創作了《我要飛》、《一衣帶水江川情》等原創歌曲,大力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激發鄉村振興的激情與斗志,歌頌兩地幫扶的深情厚誼。
《我要飛》這首原創作品,反映了大山深處的孩子們渴望知識、憧憬美好未來的情懷,展示了粵桂幫扶的累累碩果。歌曲旋律抒情而激昂,催人上進,給人鼓舞和力量。
為了進一步加強兩地聯系,強化柳州山區的孩子們與湛江沿海的同齡人的情感紐帶,在今年“六一”兒童節,三江縣的江川小學與湛江市第八小學連線,兩所學校的合唱團同唱一首歌《我要飛》。中國新聞社對該項活動進行了網上直播,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了兩地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幫扶成果,取得很好的社會效益。
《我要飛》這首歌曲的MV制作,在三江優美的大自然拍攝取景,雨霧繚繞,山清水秀,百姓淳樸,歌舞飛揚,具有濃郁的侗族風情。同時,實地拍攝了援建項目三江小學,也充分展示了學校師生良好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