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0時,卡塔爾世界杯大幕拉開,廣東湛江“媽媽足球隊”隊長湯靜怡坐在電視機前,觀看舉世矚目的足球盛事。隨著足球在賽場上飛馳,這位48歲的老將仿佛回到從前。
去年,以湛江赤坎女足為班底組建的“媽媽足球隊”,代表廣東奪得全運會群眾組五人制足球女子(老將組)冠軍,帶火了當地女足青訓。湯靜怡的青訓俱樂部從不到100人增長至如今的200多人,其中六成是女孩。湯靜怡和自己的啟蒙教練朱偉珍一起,把赤坎女足的未來寄托在“10后”的肩上。
三代人共繼赤坎足球情 南方+ 仇敏業 拍攝
“穿著普通衣服我們是大媽,換上球衣仍然是鏗鏘玫瑰。我比很多人幸運,40多歲還對足球保持激情和熱愛。”湯靜怡說,除了足球本身,她更希望把對生活的熱情傳遞給孩子們。
媽媽足球隊傳遞對生活的熱愛,三代人共繼湛江赤坎女足情
媽媽球員帶火當地青訓
去年6月,“媽媽足球隊”與天津隊的全運會決賽直播,湛江女孩郭凱溶是在父親郭易豐的手機上看到的。畫面中最吸引她的是湯靜怡,小身材、大能量的湯隊長在場上十分靈動,雙腳撥弄幾下球,就把對手甩在了身后,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湯靜怡率隊對陣男足 南方+ 仇敏業 拍攝
“踢球太酷了!”這是小凱溶第一次感受到足球的魅力。她從4歲開始練習舞蹈,到五年級時已考過八級,舞蹈老師也認為她是個練舞的好苗子??催^“媽媽足球隊”的比賽后,她滿腦子只有足球,纏著父母要加入學校足球隊。后來她才知道,湯隊長竟也是校隊的教練。
“雖然舍不得放下舞蹈,但我們尊重孩子的選擇。”父母的尊重不僅體現在言語上。為了支持女兒踢球,他們花費了5萬多元,在家樓頂鋪了140多平方米的人造草坪,并安裝了圍網和燈光。
郭凱溶在自家樓頂的球場訓練 南方+ 仇敏業 拍攝
“我覺得女生比男生更適合踢足球,踢球的感覺太棒了!”凱溶說。“學舞蹈比較枯燥,一個動作常常要重復很多遍,很多時候一個人練功也有點孤單。足球是團隊項目,可以與小伙伴們一起訓練,相互鼓勵,球場上的千變萬化,更讓我無法自拔。”
在“媽媽足球隊”教練陳景麗看來,凱溶剛進隊時有些羞澀,不愛說話,但踢起球卻有一股狠勁兒。經過一年多的訓練,凱溶外向了很多,也更善于觀察和思考。
6年級的張金敏剛練球時有點拖沓,在隊友們的帶動下,她成為訓練最刻苦的隊員之一。經常騎自行車幾公里,帶著隊友去打比賽。有一次她和隊友騎車時不小心摔倒,膝蓋磕了個大口子,卻全然不顧,堅持上場。
小球員在學校訓練 南方+ 仇敏業 拍攝
湯隊長介紹,2018年她創建了五星體育足球俱樂部,用了近4年時間規模擴大至近100人?!皨寢屪闱蜿牎眾Z冠后,許多小球員和學校老師慕名而來,人數迅速增加至目前的200多人,其中六成以上是女孩。這是“媽媽青訓”的最大特色。
湛江市第十六小學新坡校區有30多名學生參與進來。校區負責人符振權介紹說,學生們通過踢球不僅鍛煉了身體,紀律性、凝聚力也有所提升,他能感受到學生們發自內心的快樂。
傳承近40年的奔跑者
11月2日清晨5時多,湛江市赤坎區新坡下村村口,天空中仍點綴著星光。
伴隨著幾聲雞鳴,63歲的老教練朱偉珍騎著電動車到達村口,喊隊員們出操晨練。4名學生背著書包沿村道出發,一公里多長的路,不斷有小學生加入,到達學校時已有十二三人。孩子們是“湛江赤坎女足隊”的新成員,沿著前輩的足跡,把晨跑傳統延續至今。近40年來,帶隊的一直是朱偉珍。
朱偉珍為赤坎女足工作了近40年 南方+ 仇敏業 拍攝
1983年,廣東各市開始籌建女足隊伍。在赤坎區體校踢球的朱偉珍被選中,出任湛江首支女子足球隊的助理教練,3年后成為主教練。湯靜怡那批球員,小時候每天早上在赤坎體育場集中,跑步訓練1個多小時再去上學。
那時,隊員林美娣最勤奮,早上4時多就起床,騎車半個小時去體育場與球隊匯合。她在墻上畫了個圓圈,每天踢幾百腳,練成了球隊的“第一罰球手”。如今的林美娣已是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三級主任科員。與她同批的球員,2人升入省隊,1人前往八一隊,8人憑足球特長進入大學。朱偉珍認為,踢球是改變一般家庭女孩命運的途徑之一。
湯靜怡當年與隊友們早起訓練 南方+ 仇敏業 拍攝
朱偉珍發現湯靜怡這個苗子,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她在學校的操場上盡情奔跑,身輕如燕。湯靜怡家庭條件不錯,雖然練球也能吃苦,卻比其他隊友會偷懶。朱偉珍多數情況下是哄著她訓練。每名球員特點不同,湯靜怡善于觀察,技術出眾,卻不適應高強度訓練。“如果讓她去拼體能,不是把她練跑,就是把她練廢?!?/p>
朱偉珍與湯靜怡師徒情深 南方+ 仇敏業 拍攝
愛美的湯靜怡到了18歲,覺得黝黑的皮膚及臉上的暗瘡與美麗很不匹配,有了放棄足球的念頭。球隊因備戰全省比賽,臨時更換了教練帶隊。新教練的訓練方式讓湯靜怡吃不消。于是,她退出了。
朱偉珍至今教出了2000多名女球員,其中不乏謝彩霞、譚茹殷等國腳。他認為湯靜怡是很有天賦的一個,如果當年堅持下來可能進得了國家隊。那批球員有10多人靠足球走出了湛江。
兩代教練并肩前行
湯靜怡后來開了一家美容店。雖然健身時汗水依舊,卻少了快樂的滋味。2016年,她磨不過侄兒的央求,再次穿上球鞋與孩子們踢比賽,淡忘了的快樂回來了。
快樂讓“媽媽足球隊”重出江湖,已習慣家庭瑣事的媽媽們,被足球重新點燃夢想。本來覺得很多放不下的東西,都可以在踢足球時放下?!耙驗槟阒烙袔完犛言诘饶悖兄蜿犘枰恪!?/p>
“媽媽足球隊”仍活躍在足球場 南方+ 仇敏業 拍攝
帶隊奪得全運會冠軍,湯靜怡還以8個進球榮膺最佳射手,這支球隊三分之二的隊員都是朱偉珍帶出來的。
“我一點也不意外,她回到了本應到達的高度,只不過讓我多等待了20多年?!敝靷フ湔f,更讓他開心的是,曾經最期待的球員,如今與自己在青訓的道路上并肩前行。
站在訓練場上,朱偉珍帶著湛江口音的訓斥飽含溫情。他右腳穿足球鞋,左腳穿運動鞋。近40多年的執教生涯,左腳患上了嚴重的筋膜炎,再加上偶爾痛風,他的左腳不得不“告別”球鞋。但他告別不了足球,要教到教不動為止。
因患嚴重的筋膜炎,朱偉珍的左腳已無法穿足球鞋 南方+ 仇敏業 拍攝
湯靜怡的學生中,陳金楊和張穎怡入選廣州隊,李梓茵被江蘇青年隊選走,有天賦的球員也大有人在。除了足球技術,她更希望把自己對足球的理解和收獲,作為一種生活態度傳遞給孩子們。
有時,兩代教練會在執教理念、教育方法上出現分歧,朱偉珍總是妥協的一方,他覺得年輕教練的方法可能更適合這個時代的孩子。
湯靜怡通過足球,把快樂傳遞給小球員 南方+ 仇敏業 拍攝
“其實都是他在不計較”,湯靜怡說,朱偉珍父親般地執教情感,潛移默化傳到她們身上,又通過她們這些教練傳遞給孩子。而這種情感從媽媽教練們的身上輻射出來,顯得更有力量。
湯靜怡的電話每天很忙,大多數與足球有關。一位導演打來電話,想把“媽媽足球隊”的故事改編成電影。屬于赤坎女足的精彩故事,還在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