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神州,鐘靈毓秀;雷州半島,孕育壯美公路。
高空俯瞰新開通的湛江大道,猶如一條巨龍,飛越于湛江市區之間。眼下雖是冬季,大道沿線依然綠意盎然,車行其中,猶如人在畫中游。夜幕降臨時,隨著一朵朵“紫荊花”第次亮起,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延伸,那才是湛江大道的靈魂。
這是一條景觀大道,更是一條便民惠民之路。大道通車后,直接惠及霞山、赤坎、麻章、遂溪等四個縣(市、區)約240萬群眾,霞山到遂溪將由原來的近一個小時減少到大約16分鐘,大大方便市民出行,進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格局。
回顧四年多的建設歷程,既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進,又凝聚了建設者的智慧和汗水,彰顯著中國建筑的匠心獨運,湛江大道更是伴隨著湛江的跨越發展蓄力而成。
攻堅克難,不負數百萬群眾殷切期待
湛江大道項目是一條采用雙標管理模式修建的一級公路,也是省、市重點建設項目,由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中標施工。
2018年4月27日,備受關注的湛江大道正式破土動工建設;2020年11月10日,湛江大道路面工程試驗段開工鋪筑;2021年1月25日,湛江大道湖光快線互通立交特大橋主體工程完工;2021年8月2日,湛江大道下穿塘口疏解線、湛海線鐵路工程湛海便線撥接第一階段順利完成,重要施工節點得以打通;2022年10月5日,湛江大道全線主線瀝青路面全幅貫通,標志著項目建設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建設方中建路橋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四年多的艱苦奮戰,湛江大道終于建成通車,體現了湛江市委、市政府的務實高效,凝聚了建設者的智慧和汗水,展現了中國基建的智慧和風采。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湛江大道在建設中面臨的難題眾多,項目所在地原有的供水、輸油、通信、燃氣、涉鐵、引調水工程和高壓電路管線遷改等數十條城市管線交錯縱橫,涉及單位多,協調難度大。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領導靠前指揮,多次深入現場督導工程加快推進;市交通運輸局成立工作專班,積極協調解決施工難題;相關責任單位全力支持,沿線各縣、區大力配合,為項目推進保駕護航,排憂解難,掀起湛江大道項目快干熱潮,為項目建成通車打下了堅實基礎。
智慧工地,高標準建設城市快速主干道
湛江大道是全省第一條按照“雙標”要求管理的一級公路(注:廣東省其他工程都是高速公路才使用“雙標”管理),從臨建工程、駐地場區、鋼筋加工場、拌合場所到安全體驗館、試驗室等方面都嚴格按照雙標管理,有些方面甚至超過了“雙標”管理的要求。
據項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湛江大道與湖光快線和西城快線交叉布設,該段地質構成復雜,地表土松散軟弱、地下水豐富,給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為保證湛江大道整體高質量的要求,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和吸取了湖光快線和西城快線建設時軟基處理的經驗,路基軟基處理采用了預應力管樁復合地基加固的方案,雖然增加了預算,但是可以有效預防軟基段下沉的風險。
湛江大道路基二標項目為湛江大道“雙標”管理中標桿化項目,充分發揮BIM技術模型優勢,通過打造項目大數據匯聚平臺,將現場生產管理、技術管理、安全管理、質量管理、綠色環保等與BIM模型技術相結合,打破了時間空間的屏障,實現了施工數據智能化分析和運用,為項目管理人員研判現場施工態勢、開展現場管理提供了數據支撐和技術保障,有效促進了項目管理的智能化、精準化。該標段項目的作品——《湛江大道路基二標施工管理中BIM+智慧工地系統的應用》,在2020第三屆“優路杯”全國BIM技術大賽中獲得銀獎。
在路面施工過程中,為確保工程質量,瀝青混凝土面層上中下結構層采取8cmGAC-25粗粒式瀝青混凝土+6cmGAC-20中粒式瀝青混凝土(0.4%PE類路強劑)+4cmGAC-13細粒式瀝青混凝土0.3%玄武巖纖維,極大提高了路面的柔韌性、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抗疲勞性能以及抗水害性能等路用性能。
同時,中建路橋集團還將HET瀝青混凝土高性能經濟薄層首次運用到湛江大道瑞云路大橋。HET高性能薄層較傳統面層節約30%的物料,降低了橋梁的永久荷載,達到了橋梁輕量化結構鋪裝。基于綠色環保,安全舒適、性能提升和資源節約等設計理念,該薄層具有抗高溫、抗水損,抗老化、抗疲勞開裂,耐腐蝕以及抗滑耐久等優良性能,更適合應用于湛江高溫、多雨、耐腐蝕的環境。
秉持綠色理念,彰顯湛江特色
湛江大道,道如其名,充盈著湛江元素。飛馳其中,一路“繁花”相送。道路兩旁的路燈,設計成湛江市花紫荊花的樣式。“紫荊花”兩旁的“綠葉”則采用水滴款竹節造型,映射湛江依海而興的特性。
據中建路橋湛江大道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路燈的照明方式上,采用智能自動化及線路防盜控制裝置(具有“五遙”控制系統)。全線路燈納入“路燈無線”、“監控無線”,控制系統具備遠程電腦控制、本地自動控制及手動控制三種工作模式。所有燈具配置LED照明終端控制裝置,后半夜通過控制裝置降功率調光節能,極大減少了照明能耗。
在湛江大道湖光快線立交互通特大橋,大道側面狀若波浪,仿佛微風吹過大海泛起的漣漪,而從空中俯瞰,該互通就像一個巨大的“中國結”,鑲嵌在湛江這片紅土地上,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
值得一提的是,湛江大道綠化工程結合了地域、人文特色等元素,堅持生態、藝術、節約理念,運用紫薇、鳳凰、福木、三角梅、綠竹等50余種植物,打造層次分明、季相顯著,四季有花香、步移即景換的景觀大道。此外,湖光快線立交、瑞云南路立交、源水互通立交等橋下綠化帶,種植細葉欖仁、美麗異木棉、紅花雞蛋花、紫花風鈴木、黃花風鈴木等苗木花草,并且設計造型多樣豐富,營造了城市景觀文化,將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站在2022與2023年的交接點,湛江大道正式開通,開啟新征程,湛江市規劃的“雙環+十字+十八射”骨架路網逐步形成,打造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又邁出堅實一步,交通強市建設步履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