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召開,結合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努力開創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新局面。(12月13日《湛江日報》)
無論是一個國家,又抑或是一座城市,其建設和發展都有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的內容,也就是“形”與“神”。對于一座城市而言,一切有形和無形的資產都是城市的寶貴財富,只有“形神兼備、形神合一”,其發展才可稱得上是均衡、健康、可持續的。努力開創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新局面,事關一座城市的“精氣神”。
12月12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召開,強調“要聚焦文明創建,書寫更高品質城市文明新答卷”。文明城市創建,是統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是一座城市打開“形神兼備、形神合一”新格局的金鑰匙。透過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可以看到,文明城市創建本身涵蓋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五大文明內容,對城市而言既是一次全面體檢,也是一次全面升級,帶動的是城市硬件與軟件、面子與里子、顏值與氣質的全方位躍升。
更進一步講,“形神兼備、形神合一”,這也符合城市的科學發展規律和人們的美好生活愿望。實踐經驗證明,城市的發展必須更加注重內涵和質量,這是科學、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以文明城市創建為統領推動“繡花”功夫落地,不僅可以提升城市的品質和文明程度,更能調動各方力量、資源參與到城市建設中來,激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應,收到“落一子而活全局”的奇效。
近年來,湛江在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過程中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種變化最直觀、最突出地表現在“形”上,產業發展、高樓林立、交通發達、文旅興旺,以及這背后的一個個有形的經濟發展大數據。與此同時,在文明城市創建的有力推動下,市民的文明素質、城市的精神氣質,都為之一新。身邊看得見“便捷”,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企業、市民在日常辦事中感受到了城市的溫度;身邊看得見“安全”,“平安夜訪”暢通了交流的渠道,“零距離警務室”帶來了警民聯系的新體驗;身邊看得見“變化”,大街小巷干凈些了,夜幕降臨燈火通明,交通秩序有所好轉;身邊看得見“誠信”,“信用湛江”讓“老賴”終于受到了應有的約束;身邊看得見“熱心”,馬路街頭隨處可見維護交通秩序的“紅馬甲”;身邊看得見“綠色”,“湛藍的天、湛藍的海”就是湛江的最佳“宣傳片”,“紅樹林之城”定下了“城長”的新目標……日益增長的城市“精氣神”,為湛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凝聚起強大正能量。
看到變化,更要看到問題和不足。考核中,表面上看是指標的落后、數據的失分,實質上是城市綜合實力與治理能力、形象魅力和發展活力的落后,是思想認識與工作思路、能力水平和執行力度的落后。現狀必須改變,出彩更需奮力,這就需要提振我們工作的精氣神,以“辛苦指數”提升湛江的“文明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