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間,如何強化孩子的傳統節日教育,是眾多家長和教師關注的話題。像春節、元宵這樣的中華傳統節日,包含著深刻的歷史內涵、有著豐富的民俗內容,這些傳統節日從祖輩傳承而來,積淀凝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是我們血脈相承的節日。通過傳統節日對學生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是通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讓孩子了解歷史、珍惜當下的極佳的教育時機。(據1月10日《湛江日報》)
在情人節、圣誕節、愚人節等洋節盛行,不少系于節慶的傳統文化正在流失,以致人們都在感嘆“現在過節都沒有氣氛了”。“守住我們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的呼聲越來越高。以這個寒假為契機,用好家庭和社會平臺,我們與孩子一起體驗傳統文化,強化孩子的傳統節日教育,確實值得期待。
在春節,年夜飯是春節文化的重要載體。盡管酒店菜式豐富,但在家吃年夜飯還是很多家庭的選擇,因為在家吃年夜飯那種年味也很地道。雖然動手備菜、洗碗會累一些,但從忙碌中更能感受到難得的溫馨。記得小時候除夕時,一家人圍在灶臺前做飯做菜,香味一飄出來,舊歲就將被我們趕走,新年就快被我們喚醒。在除夕,我們都應該與孩子一起動手做年夜飯,感受傳統文化的“動起來”的樂趣。在寒假,我市不少地方還舉行“文藝輕騎兵”進社區下基層現場揮毫送春聯活動,這也為孩子了解傳統文化提供了教育時機。我們與孩子一起融入其中,不亦樂乎?
在“互聯網+”時代和防疫的新形勢下,涵養和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既要借助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象征性場景、儀式性物品,更要與時俱進注入互聯網元素,將我們的傳統文化呈現在公眾面前,讓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例如,可以多用新媒體系統地介紹我們的節日的由來、典故、各地風俗及各地過節新風尚。如此,能為我們與孩子一起體驗傳統文化打造更廣闊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