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暖萬家燈火處,最喜人間喧鬧時。
時隔3年,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遂溪縣北坡鎮元宵游魚活動在北坡圩再次舉行。漫天絢麗煙花之下,人群舉起各式精美的魚燈穿街走巷,人在地上走、魚在空中游,流光溢彩、恍若星河。北坡圩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濃郁獨特的湛江年味飄散(如圖)。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而來,廣東電視臺進行了現場直播,本地媒體及攝影愛好者、網紅主播等也聚焦活動盛況,在線上也燃起了一波熱潮。
作為一項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北坡“游魚”至今已有300余年歷史。 北坡“游魚”代表性傳承人楊松表示,每年正月十五,當地百姓為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遂用竹條紙包扎成鯉魚形狀,并在魚腹中點上蠟燭,寄寓“游‘魚’帶水、年年有余”,300多年來,代代相傳。今年正月十四、十五連續兩天舉辦。
“游魚”是純手工制作,在北坡老圩家家戶戶都會做。隨著時代的變遷,魚燈樣式由起初單一的鯉魚燈,演變到現在的各種各樣的魚燈、蝦燈、青蛙燈和生肖燈等100多種,燈籠用布來制作,個個精工細作、技藝獨到,成品五彩繽紛,令人愛不釋手。
近年來,在北坡老圩“游魚”傳統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衍生出了遂溪“游魚”。形式上,在“游魚”前加入舞龍、醒獅、舞鷹雄等環節;內容上,在原來僅游鯉魚的基礎上,逐漸演變增加了蛟魚、斑魚等各類魚及蝦、蟹、青蛙和當年生肖等多種主體。魚腹內的蠟燭也改用小燈泡。
北坡鎮相關人員介紹,當前北坡鎮已掛牌成立了游魚博物館,根據規劃還將建設一個游魚主題公園,目前項目處于前期籌備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