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光好,植樹增綠正當時。2月13日,湛江市黨政軍民在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開展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義務植樹活動,全市10個縣(市、區)聯動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參與人數超7500人,共種植各類樹木6萬余株,以實際行動助力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據2月14日《湛江日報》)
植樹造林,綠化美化城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是改善生態環境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
經過多年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如今的湛江,無論是森林覆蓋率,還是公園綠地面積等指標,都有很大的提升。而多年來的生態建設,為湛江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不僅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的榮譽稱號,而且具備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條件。特別是通過森林城市建設,湛江進一步改善了人居環境,促進了城鄉協調發展,提高了社會公眾的生態意識,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這也是優化宜居宜業宜游環境,打響城市生態品牌的重要體現。
毋庸置疑,森林是城市之肺,也是城市生態建設的主體。森林綠地覆蓋率是衡量一個地區環境質量及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沒有足夠的森林、植被,就沒有生態文明可言。一定數量的樹木花草,不僅能夠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國土荒漠化,而且能防風固沙、減少揚塵和噪聲污染,為人們呼吸提供必需的氧氣,還能緩解視力疲勞,提供休閑舒壓的環境。因此,湛江各地近年來不斷加大植樹造林工作,本身就是一種謀福今世、惠澤后代的良心事業。
優越的生態環境已成為湛江最寶貴的資源、最珍貴的財富、最亮麗的名片。冀望湛江各地繼續加大國土綠化、植樹造林的力度,創新造林思路,提升森林質量,擴大綠地面積,進一步理順林業管理體制,加快形成城鄉造林綠化工作的強大合力,不斷增進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