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扎根沃土緊抓機遇 推動湛江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3-03-22 09:52 來源:湛江日報

高樁舞獅穿越火圈。記者 劉冀城 吳智恒 攝

雷州半島悠久的歷史與厚重的文化底蘊,孕育了數量眾多、形式多樣、內涵豐富、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瑰寶,彰顯出湛江的文化個性和魅力。

近年來,湛江文化產業市場穩健發展,孕育出一大批文化產業市場主體和文化產業園區。今后,湛江將加快培育文化產業體系,積極培育和引導傳統文化與時尚文化等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打造豐富的文化業態,提升湛江文化產業影響力,打響“湛字號”文化產業品牌,助力推動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底蘊

雷州半島人文底蘊深厚

為文化產業提供強有力支撐


粵劇《戶部黎公》。記者 張鋒鋒 攝

發展文化產業,需要人才的支撐,需要深厚的人文底蘊。

雷州半島人杰地靈,文藝創作活力彰顯。隨著我市文藝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文藝創作機制不斷健全,文藝精品創作碩果累累。其中,粵劇《戶部黎公》、雷劇《嶺南圣母》《挖寶記》、歌曲《木屐歌》等佳作,分別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湛江文化體制改革正深入推進。目前,我市已完成3家市級文藝院團和7家市級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工作,國有文化企業現代化管理制度基本建立。2022年先后制定了《湛江市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征求意見稿)》《湛江市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2022—2025年)》《湛江市文化發展改革“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湛江市國有文藝院團社會效益評價考核實施方案》《湛江市文化體育產業發展研究》《湛江市文化旅游體育“十四五”發展規劃》等文件,為扎實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赤坎金沙灣上演人龍舞表演。 記者 張鋒鋒 攝

湛江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效顯著、亮點紛呈。目前,全市已公布的不可移動文物共計153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雷祖祠、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和法軍指揮部舊址、唐氏墓群、硇洲燈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8處,全省排名第五位;湛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4處,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04處,市縣文保單位數量全省排名第三位。我市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9項,傳承人5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名錄48項,傳承人61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名錄49項,傳承人97名;我市非遺代表性項目在全省排名第四位。

近年來,我市積極爭取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省文化繁榮發展專項資金(文物保護和利用),深入推進湛江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文旅融合發展、文物保護法治制度建設、振興傳統工藝等工作。

亮點

根植湛江文化沃土

推動文化產業體系發展


俯瞰雷州足榮村。記者 李忠 航拍

我市基本形成了門類齊全的文化產業體系。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共3602家(其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58家),從業人員2.45萬人,企業總資產總計388.13億元,營業收入201.14億元。2021年湛江文化產業增加值84.35億元,占全市GDP比重2.4%。

近年來,在生機勃勃的雷州半島文化沃土上,我市孕育出一批以足榮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埠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廣東龍健樂器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市場主體,培育了廉江文化古玩城、茂德公大觀園、鼎龍灣海洋度假區等一批文化產業園區。

前來參加“相約紅樹林之城”首屆廣州·湛江文化產業發展對話活動的嘉賓到赤坎老街參觀。記者 郎樹臣 攝

湛江以“三化”“三大”發展思路推動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建設“紅樹林之城”、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成為推進大文旅開發的重要抓手。湛江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探索建立了“文物+旅游”新模式,現已整合推出廣州灣歷史文化游徑、雷州古驛道歷史文化游徑、遂溪醒獅之鄉歷史文化游徑,并被列為廣東省第一批歷史文化游徑;粵西海上絲綢之路被列為第二批廣東省歷史文化游徑,每年參觀游客達50萬人。湛江市政府與省文化和旅游廳簽訂了《文化和旅游合作共建框架協議》,明確與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公共文化旅游服務設施、全域旅游示范區和旅游度假區創建、文化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鄉村旅游、推動文藝繁榮和打造文化旅游活動品牌、文化和旅游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合作共建。

雷州足榮村一展廳展示當地手工藝品。記者 李忠 攝

2022年7月,廣東省研學旅行協會公布了第一批廣東省鄉村研學旅行特色村名單,其中,雷州市龍門鎮足榮村榜上有名。足榮村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廣東名村”、首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之特色村、首批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是一條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村,這里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田園風光和人文風情。該村堅持用產業帶動、文化振興,大膽探索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協同并進的發展路子。如今的足榮村,村莊干凈美麗,藝術文化濃厚,“互聯網+民俗+民宿”鄉村旅游遠近聞名,足榮村方言電影節、足榮村手作節等大型活動深受歡迎。足榮村已成為雷州乃至湛江鄉村的一張閃亮名片,不僅是我市文化旅游和產業結合的榜樣,更為湛江鄉村振興發展樹立了典范。

自2007年第一家現代化數字影院進駐湛江至今,湛江電影市場蓬勃發展,各類影院數十家,湛江市區目前有三家IMAX影院。2019年8月,粵西地區第一家杜比影院在湛江正式開業,市民在“家門口”就可感受到一流電影設施的舒適體驗。“隨著經濟發展、收入增加,湛江市民對文化消費的追求不斷提高。看電影是其中的常見方式之一。”湛江電影業內人士分析道。湛江2021年電影票房成績位居全省第九位,在粵東西北各市中排名第一。2023年,湛江電影產業延續良好發展勢頭,我市今年春節檔電影總票房突破2000萬元大關,高居粵西地區首位。

市民體驗湛江木偶戲。 記者 張鋒鋒 攝

展望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市要落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大會和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部署要求,深入推進湛江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中,包括繁榮發展文化藝術創作,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健全文物遺產資源管理,編制《湛江市文化遺產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匯編》,以雷祖祠游覽區、硇洲燈塔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為重點,完善市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工作;健全湛江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編制《湛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名錄》,扶持建設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基地,持續做好非遺“六進”工作,打造好“非遺學院”,推進非遺展示館和非遺數字館建設;推動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合理開發利用廣州灣歷史文化街區、雷州古騎樓街文化街區、赤坎三民路街區,深入打造中共南路革命史游徑、雷州古驛道歷史文化游徑、遂溪紅色革命歷史文化游徑、徐聞古港歷史文化游徑、吳川吳陽狀元歷史文化游徑、解放海南島歷史文化游徑等6條重點歷史文化游徑。

遂溪醒獅團的精彩表演。記者 李嘉斌 攝

今年2月,國家鄉村振興局公示第一批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名單,廣東省共有7個典型案例入圍,其中包括“湛江市遂溪縣:遂溪醒獅”。據悉,2003年遂溪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醒獅之鄉”,2006年“遂溪醒獅”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多年來,遂溪醒獅遵循積極保護、合理開發、有效利用、鼓勵競爭的原則,堅持現代與傳統并重、推進文化事業全面發展的思路,積極發展民間醒獅藝術,醒獅隊伍不斷壯大。遂溪醒獅走出了一條民俗傳承、藝術展示、道具產銷、人才培養、鄉村振興的好路子,產業化發展模式讓遂溪醒獅成為全國同行業領頭羊之一。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遂溪醒獅進行了暖場表演,讓全世界領略到遂溪醒獅的獨特魅力,并屢屢亮相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元宵晚會、國慶節特別節目等重大活動,成為湛江乃至廣東精彩的文化名片之一。

雷州石狗造型多樣。 記者 張鋒鋒 攝


吳川梅嶺飄色。記者 李忠 攝

我市要建立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培育骨干文化企業,通過舉辦文化產業發展高端論壇,以“論壇+招商”形式積極引入國內外有水平有實力的文化企業;以重點文化項目示范帶動文化產業提質升級;以廉江音樂小鎮等文化創意產業園為依托,扶持孵化一批“專、精、特、新”小微文化企業;加強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統籌規劃,打造文化產業引擎;強化政府規劃引導,挖掘、培育、扶持特色文化產業,打造一批湛江特色文化產業園區。例如,要積極拓延廉江音樂特色產業,推動音樂產業鏈條式發展,充分發揮區域帶動作用;還可充分發揮湛江雷州文化、海洋文化等優勢資源,在做大做強湛江文化中心產業集群、吳川鼎龍灣海洋文旅產業集群、雷州茂德公大觀園產業集群的同時,推動赤坎埠里文化創意產業園、霞山五福光明里未來社區產業園等一批新型、小微文化產業集群發展壯大,打造湛江文化產業發展新引擎。同時,依托各縣(市、區)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發展基底,打造雷州石狗、吳川三絕、廉江音樂、遂溪影視等一批代表性的文化品牌,通過文化品牌IP形象打造,集聚文化創意、影視、音樂等專業人才,引領文化產業化發展,打響湛江區域文化中心品牌形象。加大雷劇、粵劇、飄色、醒獅等傳統民俗演藝創新與創作力度,做大做強傳統文化演藝,提升湛江文化產業區域活力與吸引力。

茂德公鼓城。記者 李忠 攝

文旅融合是大勢所趨。業內專家說,文化旅游的吸引力與日俱增,深化文旅融合,發展全域旅游,將成為創造美好生活和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市要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強化融合規劃引領,錨定未來大文旅開發定位,結合我市全域旅游格局構建,編制全市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專項規劃,重點精選非遺項目,采取舞臺表演、現場體驗、節慶活動等形式進行多層次、立體化融合,推出一批條件成熟、資源利用率高、市場效益好的融合項目,打造湛江文旅品牌。推出特色文旅線路,統籌濱海休閑旅游、紅樹林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紅色文化、工業文化等文旅資源,串珠成鏈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線路。打造文創手信產品,持續舉辦“湛江非遺購物節”,引導推動“彩扎(遂溪獅頭)”“湛江坡頭臘味制作技藝”“遂溪制糖”“流沙珍珠制作技藝”等一批具有市場潛力的傳統工藝品市場化。引進一批國內外文旅行業領軍企業落戶湛江,以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帶動我市文旅核心競爭力整體提升。


編輯:張雅婷
值班主任:何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鋼力量”
  • 雷州工業“組合拳”真勁!
  • 徐聞海上風電300兆瓦增容項目樁基礎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區舉辦“我心目中的紅樹林”青少年繪畫作品展覽
  • 廣前研學基地正式開園 湛江日報社大型軍旅夏令營火熱招募
  • 震撼!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