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市委書記劉紅兵到廣東醫科大學和嶺南師范學院調研科技創新賦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工作情況,強調要深化校地產學研合作,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在推進鄉村振興上的引領作用,共同推動“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廣東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嶺南師范學院黨委書記蘭艷澤、校長陽愛民陪同調研。
近年來,廣東醫科大學強化黨建引領和科技支撐,加強健康鄉村建設,推動海洋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創新,為湛江鄉村振興貢獻自身力量。劉紅兵走進該校行政樓展示廳、廣東湛江海洋醫藥研究院,了解該校助推“百千萬工程”、開展海洋生物醫藥研究等情況,希望該校立足自身優勢、緊抓重點領域,加強基層醫療人才隊伍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要依托科技賦能產業發展,圍繞“藍色糧倉”發展“藍色藥庫”,推動海洋漁業資源綜合利用和生物資源開發,促進海洋大健康產業成果轉移轉化,為湛江“向海圖強”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百年師院——嶺南師范學院近三年共組建近300支隊伍、1萬余名師生深入基層開展文化支教、鄉村振興、綠美湛江建設等實踐活動,有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建設。來到嶺師,劉紅兵深入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嶺師紅樹林研究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實驗室,聽取學校服務“百千萬工程”情況匯報。他指出,教育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希望嶺南師范學院發揮人才、技術、資源優勢,多渠道推動鄉村教育、海島教育,在服務“百千萬工程”中打造教育賦能鄉村振興亮點。要聚焦嶺南特色農業、海洋經濟產業、紅樹林保護修復等領域,強化產學研深度合作,爭取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劉紅兵指出,湛江作為科教大市,擁有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為實施“百千萬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我市要充分用好這些資源,搭建好交流對接合作平臺,鼓勵駐湛高校、科研院所在縣域布局設點,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引導優秀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更好服務“百千萬工程”。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支持駐湛高校、科研院所高質量發展,共謀校(院)地融合發展新篇章。
市領導李勇毅、鄭浩然、吳國雄參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