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余暉下,特呈島一望無際的“海上森林”披上一道金光。連綿成片的紅樹林上,候鳥翩躚飛舞,林下蝦蟹成群,海面、飛鳥、紅樹林與漁船構成了一幅“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生態畫卷。
沿著島嶼的海岸線,錯落分布的紅樹林猶如寶玉點綴其間,構成一道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的綠色生態廊道。
在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背景下,霞山全面推動《湛江市建設“紅樹林之城”行動方案(2021-2025)》,科學有序推動紅樹林保護修復行動,擴大紅樹林面積,提高生物多樣性,改善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發掘“紅樹林+”生態產業發展新模式,培育生態養殖、生態旅游、科普教育等產業,把紅樹林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霞山以“四大牽引”高質量打造濱海魅力中心城區增添新的發展動力。
特呈島紅樹林美不勝收。
游客走在特呈島紅樹林棧道上。
系統謀劃生態保護與修復
沿海之濱,海風輕拂,綠樹搖曳,鳥鳴陣陣。紅樹林,這種扎根于海岸潮間帶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兼具森林、濕地兩者的生態功能,既可防風消浪,又能凈化海水,還為魚蝦鳥類提供棲息之所,素有“海洋綠肺”“海洋衛士”之稱。
霞山的紅樹林主要分布在愛國街道特呈島東南面、友誼街道北月村、調羅海堤東側以及觀海長廊霞山段。其中特呈島紅樹林面積約700畝,為天然生長林,以白骨壤單優群落及白骨壤和紅海欖混交群落為主,品種有白骨壤、桐花樹、紅海欖、木欖、秋茄、海芒果等;北月、調羅海堤紅樹林約400畝,為天然生長林,主要品種有白骨壤、木欖、紅海欖、秋茄等,其中白骨壤占80%;觀海長廊紅樹林面積約45畝,為人工林,品種有無瓣海桑、木欖、紅海欖、白骨壤、秋茄、桐花樹等。
觀海長廊紅樹林則是生長在城市中心的生態林、觀賞林,海城共融、林城共生。每年冬春時節,有成千上萬只候鳥在此棲息、覓食、嬉戲、筑巢,許多愛鳥人士手持“長槍短炮”在這里觀鳥、拍鳥。居住在周邊的居民和游客被鳥兒叫醒,在紅樹林棧道觀鳥賞日出、聽濤看海景已成為一道風景線。
近年來,霞山組織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增強修復工作的科學性,統籌開展現有紅樹林生態系統中林地、潮溝、林外光灘、淺水水域等區域的修復,特別是對人工純林、有害生物入侵、生境退化的紅樹林等進行撫育,采取樹種改造、有害生物清除、潮溝和光灘恢復等措施,組織修復北月調羅片區枯萎的紅樹林,對紅樹林生態系統進行修復,提高生物多樣性。
還開展珍稀瀕危紅樹植物調查、監測和評估,加強對紅欖李、海南海桑和卵葉海桑等珍稀瀕危物種的搶救性保護修復,擴大珍稀瀕危紅樹物種面積;開展紅樹林生態系統有害生物的調查和風險評估,加強對互花米草、藤壺等有害生物災害的預防和控制,建立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及風險管控機制。
海灘養護技術作為實現砂質海岸生態修復的重要手段,霞山對海灘資源保護堅持以管理為主、修復為輔,重點針對濱海旅游區、海水浴場等市民和游客集中區域海灘垃圾污染問題進行集中清理整治,提升海岸防護功能,打造海岸“生命共同體”。
特呈島盆景式紅樹林。
朝陽下的特呈島紅樹林美如畫。
多方聯動守護好濕地之美
走進特呈島紅樹林濕地公園,記者沿著蜿蜒向海延伸的木棧道前行,只見盤根錯節扎根于灘涂的紅樹林接連成片,層層疊疊,郁郁蒼蒼,不少白鷺、候鳥于其中或翩然起舞,或怡然休憩,“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景象時不時呈現在眼前。
據介紹,特呈島紅樹林濕地公園孕育著樹齡近500年的國家重點保護紅樹林。島上有100年以上古樹510株,棵棵似盆景,林地風景如畫,成為湛江海岸線上的旅游亮點、海岸景觀的自然藝術奇葩。
為了大力保護紅樹林,守護好濕地之美,霞山多方聯動,凝聚合力,按照事權劃分,明確紅樹林保護修復職責分工,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法治保障”的工作機制,激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紅樹林保護和修復,形成建設“紅樹林之城”工作合力。
9月8日,霞山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對友誼街道北月村一村民違法養鴨、破壞沿岸紅樹林生態問題進行了查處,拆除了養殖場,以實際行動保護紅樹林生態環境。還完成海昌渠周邊管網排查整治、糾正錯亂接情況,對海昌渠出海口附近海岸灘涂開展清淤整治工作并回填中粗砂,建管遷移出水口,改善該片區海水水質,保護紅樹林的生長環境。
一直以來,霞山大力抓好生態保護和建設,新造林撫育300畝,打造開展好紅樹林巡護工作,嚴厲打擊破壞紅樹林生態環境、海灘涂養殖等違法行為;推進紅樹林保護和水利防洪(潮)設施管理、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海灘涂垃圾清理等工作;推進紅樹林生態系統動態監測,將現有紅樹林及適宜恢復的區域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并配合開展監測和評估,提升紅樹林生態系統動態監測能力和生態修復跟蹤評估水平。
樹冠上的“小精靈”——白鷺。
霞山觀海長廊紅樹林在海水映襯下更顯青翠。
打造“紅樹林+”發展新模式
每當夜幕降臨,觀海長廊漸漸熱鬧起來。退潮后的灘涂,留下密密麻麻的小洞穴,不時可見招潮蟹進進出出,外出覓食的鷺鳥在紅樹林樹冠上盤旋。海從城中過,紅樹起起伏伏,猶如一條“翡翠項鏈”裝飾著城央的這片海。
紅樹林特色手繪地圖、紅樹林明信片、紅樹林紀念郵戳……霞山正研發紅樹林文旅新產品,推出紅樹林特色民宿、紅樹林品牌餐廳,還有霞山紅樹林科普一日游體驗線路,并籌備培訓紅樹林科普講解員。同時,大力開展紅樹林宣傳工作,籌劃舉辦多彩紅樹林科學知識講座,開展紅樹林科普進校園、紅樹林主題展覽、知識競賽、文藝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動,進一步塑造“紅樹林之城”特色文化品牌。
為推動“紅樹林生態旅游+”多業態深度融合,霞山系統整合文化、旅游、生態、產業等方面優勢資源,推動紅樹林生態旅游與特色文化、濱海旅游、工業旅游、觀光農業、休閑漁業等深度融合發展。目前正在修繕特呈島紅樹林濕地公園科普宣傳欄、涼亭,制作紅樹林科普公益廣告。已經完成建設特呈島紅樹林棧道、觀鳥臺等一批特呈島紅樹林“網紅”打卡點。
當前,觀海長廊紅樹林已列為湛江市、縣兩級林長掛點建設的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市自然資源局已編制了《湛江霞山觀海長廊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建設方案》,計劃投資408萬元,從2023年到2025年分三期開展建設自然教育之家、觀島之環、紅樹之窗、愛鳥之屋、旅游驛站、紅樹林修復、設施破損修復七大工程,將霞山觀海長廊建設成為“城海相融、綠美相映、教研相長”的“城市生態支點、全民共享客廳和城市自然學校”,打造成為城市認識紅樹林的眼睛,湛江紅樹林品牌的窗口。
接下來,霞山將打造觀海長廊紅樹林科普教育基地、建設紅樹林科普館、打造漁人碼頭生態旅游集散中心等,讓紅樹林生態保護與發展成為綠美霞山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