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以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例的互花米草相關研究在國際期刊《恢復生態》發表

湛江紅樹林為國際期刊“獻”案例

2023-10-29 10:25 來源:湛江云媒 作者:記者張永幸

10月29日,記者從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以該保護區為例的互花米草相關研究結果,已在國際期刊Restoration Ecology(恢復生態)上發表。

研究表明,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互花米草清除工作,對于恢復水鳥的數量以及多樣性卓有成效,有利于當地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也為其他沿海地區提供了一個范本,這項研究也可為之后的互花米草清除工作提供有力的證據支撐。

1979年,為保護潮間帶灘涂,防止岸線受沖蝕、提高促淤造陸的效果,我國引進了源自北美的鹽沼植物互花米草。互花米草憑借耐淹耐鹽等特性,與本土植物競爭,嚴重破壞沿海濕地原有生態系統功能,被列入為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

互花米草入侵區域。 保護區供圖

互花米草的入侵會導致遷徙水鳥的數量下降,為了保護瀕危受脅的遷徙水鳥,近年我國越來越多地方開展了互花米草清除的生態修復工作,但關于清除后是否真的能讓遷徙水鳥受益的研究相對較少。

針對該研究空白,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以互花米草清除工程為契機,在2019和2020年的兩個冬季量化并分析互花米草清除對保護區內水鳥及底棲生物的影響。該保護區支持至少60多種水鳥,多次發現極危物種勺嘴鷸越冬,是遷徙水鳥的一個重要棲息地。

紅腳鷸在互花米草清除區域覓食。 保護區供圖

研究人員采用延時相機拍攝法對比互花米草清除前后在樣方內的水鳥出現情況,并為部分水鳥佩戴追蹤器以量化不同種類水鳥的棲息地利用情況。最后,研究人員通過在互花米草清除的區域和光灘區域進行底棲生物采樣,對比不同區域和深度之間底棲生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差異。

在兩年的研究中相機總共有5326筆鳥類記錄,其中有450筆鑒定到種,出現頻次最多是青腳鷸,并有瀕危大杓鷸1只,近危白腰杓鷸28只,易危黑嘴鷗34只。未被鑒定到種的水鳥大多屬于鸻形目。

分析結果顯示,對于鸻鷸類,水鳥和所有鳥類來說,都是在光灘的出現頻率顯著高于互花米草區域,不過在互花米草清除后這些鳥的出現頻率也會有所上升。

研究人員為16只水鳥佩戴了追蹤器,棲息地利用的分析結果顯示,水鳥傾向于避開長有互花米草的區域,但會使用互花米草清除的區域(特別是紅腳鷸),盡管互花米草清除區域只占了所有追蹤個體整個活動范圍的0.09%,但是超過5%的紅腳鷸活動蹤跡都位于此區域。

湛江紅樹林海岸帶互花米草清除前后對比圖,清除后擴大了鳥類覓食范圍。保護區供圖

對比互花米草清除區域和光灘中的底棲生物密度以及生物量,研究發現兩個生境內表層(0-5厘米深)的底棲生物密度和生物量沒有明顯差異,但在互花米草清除區域下層(5-20厘米深)的底棲生物密度和生物量都比光灘的低。

研究結果表明,清除互花米草后,水鳥會迅速利用清理過的區域,由此增加水鳥在潮間帶灘涂上的活動面積,對于水鳥保護有積極作用,但是底棲生物群落則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恢復。


編輯:徐衛民
值班主任:莫松萌
值班編委:梁華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鋼力量”
  • 雷州工業“組合拳”真勁!
  • 徐聞海上風電300兆瓦增容項目樁基礎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區舉辦“我心目中的紅樹林”青少年繪畫作品展覽
  • 廣前研學基地正式開園 湛江日報社大型軍旅夏令營火熱招募
  • 震撼!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