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絢爛的朝霞灑在金牛島的海面上,也將一艘艘游船閃耀出金黃色。一座座“綠島”被照得通亮,南國“千島湖”的綠美畫面熏得游人醉。通往金牛島的鄉道沿途,紅樹林主題墻繪如畫卷般徐徐展開。由停車場“變身”而成的戶外紅樹林科普課堂,不僅有極具現代感的展示廳,還有一座座栩栩如生的紅樹林主題雕塑。
回望一年前。2023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金牛島紅樹林片區,察看紅樹林長勢和周邊生態環境。他強調,“這片紅樹林是‘國寶’,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綠色發展,一代接著一代干,久久為功,建設美麗中國,為保護好地球村作出中國貢獻”。
經過一年的建設,金牛島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面貌煥然一新,各項配套設施日趨完善,變成湛江市生態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同時也成為湛江紅樹林管理局開展對外交流和宣傳教育的主陣地,示范點“窗口作用”不斷凸顯。
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該局累計在金牛島示范點開展自然教育活動及接待活動超過50次,參觀訪客累計超過10萬人次,切實將金牛島示范點打造成為可見可知、可感可享的生態建設成果。
一年時間很短,那催人奮進的場景仿佛仍在眼前;一年時間也足夠長,湛江紅樹林保護區全體干部職工已將殷殷囑托變為生動實踐。
連綿的紅樹林,風景如畫。
游客走在棧道上,近距離觀察了解紅樹林。
守住生態底色 激發綠色活力
一年來,湛江紅樹林保護區持續發力,堅決守住紅樹林保護紅色底線。
強化一線巡護力量。在省林業局的項目資金支持下,將巡護員的身份從兼職聘用轉為全職聘用,實現了護林員隊伍專職化,有效提升巡護員的責任心、積極性,提高巡護質量。扎實開展日常巡護,組織巡護員按科學設定的巡護線路對金牛島及周邊紅樹林小區進行日常巡護并打卡記錄,不斷強化常態化規范化巡護基礎。
提升智慧化監管水平。引入GIS+無人機+高分衛星影像智慧監管技術,通過對航拍圖斑影像疊加、比對分析,及時掌握金牛島紅樹林資源變化及人為活動情況。去年4月以來,保護區無人機全境航拍次數由每年1次增加到4次,全方位守護紅樹林資源。
在守住生態底色的同時,保護區不斷探索和挖掘紅樹林價值轉化路徑。紅樹林作為三大藍碳生態系統之一,被認為是固碳最有效的藍碳生態系統。依托湛江紅樹林豐富資源優勢,探索建立紅樹林生態價值轉化和實現途徑,對踐行“兩山”理念和實現“雙碳”目標都具重要意義。
近幾年,湛江紅樹林保護區通過開展“湛江紅樹林造林項目”,并委托技術單位對產生的碳匯按照VCS和CCB標準進行開發,最終將項目產生的5880噸二氧化碳減排量以66元/噸(共計388080元)的價格成功轉讓給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達成我國首個藍碳項目交易。項目創造的“收入”不僅能夠反哺紅樹林保護工作,更是為紅樹林價值實現途徑提供了示范,在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紅樹林生態保護事業上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去年《廣東省紅樹林碳普惠方法學(2023年版)》的出臺以及全國首單紅樹林碳匯成功拍賣等提供了有益借鑒。
紅樹林主題宣傳畫引人注目。
科普走廊筑起亮麗的“科普風景線”。
涵養濕地生態 實現和諧共生
湛江紅樹林保護區作為全國紅樹林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一年來,保護區持續涵養紅樹林濕地生態,不斷強化生態系統治理,改善紅樹林濕地生態環境。
開展有害生物防治和疫源疫病監測,采取刈割+覆膜方式清除保護區內的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750畝,積極開展柚木駝蛾蟲害監測和防治,持續做好國家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示范站日常工作,按時、按質向上級部門報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數據。
積極開展紅樹林生態修復,新種紅樹林37.5畝,造林復綠成效較好;積極配合湛江市開展紅樹林造林項目,對涉及保護區的相關方案和規劃研究等出具審查意見,協助辦理審核審批程序,推動湛江市紅樹林萬畝造林項目落地。
加強越冬水鳥監測。保護區連續多年不間斷開展鳥類資源監測,被記錄的保護區鳥類品種數量不斷增加,2023年首次在九龍山紅樹林濕地公園發現國家重點野生保護鳥類黑臉琵鷺和白琵鷺。
強化科技支撐。邀請多名國內紅樹林領域頂尖專家到保護區現場考察,召開專題咨詢會,通過專家科學指導保護區開展外來生物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以前沿技術力量為紅樹林濕地管護保駕護航。
經過持續努力,保護區濕地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至今已記錄到保護區內真紅樹和半紅樹植物26種,鳥類312種,大型底棲動物544種,昆蟲300種,魚類134種,保護區“綠色家底”愈發厚實。保護區全體干部職工正努力讓紅樹搖曳、群鳥翔集、魚躍人歡的美景成為保護區常態,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藍圖一步一步變為現實。
游客徜徉于紅樹林間。
舟行碧水上,入目皆是如畫般的美景。
服務提檔升級 生態惠民加碼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區傾盡全力打造金牛島綠美廣東生態示范點和科普宣教點,讓人們在高質量發展中體驗高品質生活。
在省林業局的支持下,去年保護區投入項目資金800萬元,科學設計、全面改造和提升金牛島生態服務水平。
建設科普廣場。將4000平方米空曠簡陋的臨時停車場打造成多功能科普廣場,通過精心設計和布展,提升廣場園林景觀,增添科普宣傳欄、紅樹林主題雕塑和仿真造型等,豐富完善紅樹林科普功能,將其改造成兼具停車、科普功能的參觀體驗場所。
建設科普長廊。將停車場到碼頭道路之間的空間打造成紅樹林科普長廊,安裝了安全防護欄、動態可更換宣傳牌、水鳥及相關生物雕塑、模擬濕地生態科普點等。
完善科普解說標識系統,在科普廣場和科普長廊等區域,配套了大型電子LED宣傳牌、保護區形象標識、全景導覽牌、濕地保護宣傳牌等,同時開發制作了多種紅樹林濕地植物科普二維碼牌及5部配套使用的科普動畫及科普短視頻。
面向未來,湛江紅樹林保護區將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紅樹林濕地保護工作,努力將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打造成為雷州半島生態文明建設對外展示的平臺和窗口,多元推進自然保護事業發展,讓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更好地造福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