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恒燚一號”養殖平臺建成、投產儀式在東南碼頭舉行。作為廣東省目前規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深海養殖平臺,“恒燚一號”當天正式投產,標志著湛江海洋養殖業向深藍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助力海洋新質生產力發展和廣東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提速增效。
當天下午,東海島西南側現代化海洋牧場,3萬余尾、重達9萬余斤的章紅魚苗入住恒燚一號。作為首批投入的魚苗,該批次魚苗預計10月份可上市,產值將達到1800余萬元。
廣東恒燚海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定介紹,“恒燚一號”主要養殖章紅魚、鳘魚、軍曹魚等中高端名貴海水魚。作為湛江深遠海養殖技術創新的結晶,“恒燚一號”的建成投產,將大大提升湛江深遠海養殖規模和效率,為漁業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養殖裝備是重要支撐。為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湛江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去年5月,湛江灣實驗室牽頭,聯合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共同成立湛江首個深遠海養殖創新聯合體“廣東恒燚海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致力于攻關深遠海養殖全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為保障糧食安全貢獻“深藍”力量。
作為這支產業創新團隊自主打造的重要平臺,“恒燚一號”于2023年8月下旬開工建造,歷經11個月,經過專家、顧問和經營團隊無數次思想碰撞,終于從紙上藍圖“變成”到眼前的超級網箱,即將開啟其“藍色經濟”之旅。作為目前廣東省規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深海養殖平臺, “恒燚一號”總長101米,總寬47.5米,總高27.5米,總養殖水體達到6萬立方米,養殖水體總計6萬方,采用錨泊方式固定,可抵御50年一遇惡劣海況,同時適用湛江東海島、流沙港等東西兩岸海域環境條件。
“恒燚一號”共分為6個獨立的1萬立方米的養殖水體,配備飼料智能精準投喂、養殖魚群監控識別、養殖環境感知、養殖光控等智能化養殖系統,可同時開展6種不同階段、不同魚種、不同工藝的養殖科研和生產任務,可解決多能互補能量最優控制問題,日常作業基本實現“零碳”綠色,有助于提升海洋、環境和產業的承載力。除了滿足養殖功能外,“恒燚一號”還具備自動升降、綠色能源供給、人員居住休閑、陸海遠程通信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