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種養耦合讓紅樹林“點綠成金”

2024-04-20 10:14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關月

在南三島,“紅樹林—貽貝—青蟹”養殖生態系統正在形成。這種紅樹林種養耦合模式,既能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還能讓養殖戶守著紅樹林有飯吃。(4月19日《湛江日報》)

紅樹林的破壞,始于人類對海洋灘涂的開墾;紅樹林的修復,則源于圍塘養殖、采薪等人類活動的退潮。如何調節紅樹林經濟效益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變“此消彼長”為“協同共生”,成為“紅樹林經濟學”的核心問題。

“養殖也是一種保護。”

4月19日湛江日報題為《探索“蟹林共生”新模式》報道中,南三青蟹生態養殖品牌基地(偉健家庭農場)負責人的一番話,隱隱中透露出“解題密碼”。

在南三島鄧屋村的海邊,養殖戶沿著河溝和紅樹林周邊“種植”貽貝種苗,“紅樹林里養貽貝(青口)→撈起貽貝喂青蟹→青蟹拉撒排入海→滋養紅樹益貽貝”的良性循環,形成一個獨特的“綠色保護圈”,找到了變“此消彼長”為“協同共生”的平衡點。

“紅樹林—貽貝—青蟹”養殖模式,是湛江近年探索紅樹林種養耦合模式的一個縮影。

紅樹林種養耦合,即在宜林塘基、堆島等較高處種植紅樹林,在養殖塘、潮溝等較低處養殖水產品,形成紅樹林、水域(潮溝)、裸灘交錯的種養耦合布局。這一布局遵循紅樹林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依據物種共生互補原理,結合利益相關者需求、環境容納能力、沖突解決機制、紅樹林保護與修復治理等因素。

回到“紅樹林—貽貝—青蟹”養殖模式的例子,紅樹林種養耦合模式的優勢顯而易見——

紅樹林可以防風消浪、凈化水質,降低養殖塘里水產品的病害發病率,養出來的水產品質量更好。而且紅樹林大量的枯枝落葉,即凋落物,沉積到土壤里被微生物分解后能為魚蝦提供餌料。另外,過去投放冰凍貽貝或魚蝦作為餌料,不僅養殖成本高,還會污染水質,如今給蟹池投放活貽貝,來自近海的紅樹林和河溝,是“天然餌料”。于是,“一箭N雕”解決了過去魚塘、蝦塘混養蟹苗出現的“因為沒有循環水,青蟹容易感染細菌,脫殼時又被魚蝦攻擊,長大了還會自相殘殺,甚至打洞跑了”等問題。

而得了好處的青蟹,也在用自己的獨特方式“反哺”紅樹林——漲潮時,海水經過紅樹林過濾,進入蟹池作為養殖水;一周后,蟹池排水流進貽貝養殖段,其中的青蟹排泄物、餌料殘渣,不僅可以作為貽貝的營養物質,還能滋養紅樹林。

在養殖中保護,在保護中養殖,于是南三島才有了“蟹林共生”的美好生態畫卷。

生態保護修復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紅樹林種養耦合模式的深層意義,在于讓更多民眾認識到“科學養殖也是一種保護”“保護的同時也可以賺錢”。相關各方要多組織專家進村莊,向村民宣傳推廣紅樹林種養耦合的意義,介紹紅樹林的價值,并從長遠視角出發講解紅樹林能帶來的穩定可持續的收益,最終贏得村民支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平衡好短期利益和長期價值之間的關系,讓“每個人都是紅樹林的保護者、受益者”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調動更多人參與探索紅樹林種養耦合,最終“點綠成金”。

在“紅樹林—貽貝—青蟹”養殖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到,技術創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養殖戶與科研院校合作探索青蟹棚舍高效養殖技術,開展青蟹、貽貝種苗培育,推廣天然餌料應用技術以及人工培育紅樹林技術……我們也可以看到,種養耦合帶來了“接二連三”“點綠成金”的新希望:南三青蟹生態養殖品牌基地致力打造集生態養殖、田園商務、農業休閑和自然教育于一體的“農旅綜合體”,一條養殖、觀光、捕撈、交易、加工、品嘗的“舌尖產業鏈”展露雛形……

種養耦合讓紅樹林成了“聚寶盆”,期待更多“點綠成金”的神奇,能從這個“生態盲盒”中拆出。


編輯:王聞聞
值班主任:黃夢秋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鋼力量”
  • 雷州工業“組合拳”真勁!
  • 徐聞海上風電300兆瓦增容項目樁基礎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區舉辦“我心目中的紅樹林”青少年繪畫作品展覽
  • 廣前研學基地正式開園 湛江日報社大型軍旅夏令營火熱招募
  • 震撼!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