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報道的電子報截圖。
紅樹搖曳,群鳥翔集,“海岸衛士”守護沿海濕地生物多樣性 。6月3日,中國紀檢監察報以《生態修復扮靚藍色海岸——灣更清 灘更綠 岸更美》為題 ,報道了我國在海岸線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在列舉山東日照海岸風景帶、廈門同安灣環境治理等案例后,濃墨重彩聚焦湛江“海岸衛士”紅樹林。
報道稱,湛江擁有廣東“十大美麗海岸”,生長著全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它們擅長固岸護堤、抵御臺風海嘯、維持海岸帶生物多樣性,是赫赫有名的“海岸衛士”。如今,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紅樹林面積、物種多樣性、生態環境均逐年向好。5月23日,生態環境部等7部門發布《2023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結果顯示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狀況等級為I級”。
報道采訪了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高級工程師張葦。5月21日,她帶著保護區的同事們向著雷州附城紅樹林小區出發,到達預定地點后換上水鞋、帶上裝備向灘涂走去,幾分鐘后,只見一排排黑色薄膜整齊排列在保護區灘涂上。在紅樹林濕地保護中,除了人為影響外,生物入侵成了橫亙在保護區面前的一道難題,嚴重威脅著湛江紅樹林的健康生長。“這是我們正在開展的外來物種互花米草除治項目,待項目結束后我們會將這些黑色薄膜全部回收。”張葦拿出手機打開去年拍攝的現場照片?!澳憧?,這是我們除治前的照片,當時這里密密麻麻地長滿了互花米草?,F在我們的人工清理工作已經完成,但是我還得經常過來看看,確保這些黑色薄膜將互花米草的殘根完全覆蓋住,直至這些根系徹底死亡才算結束。”話音剛落,她便開始帶著保護區的同事們開始對覆膜情況進行檢查。
據介紹,目前保護區最主要的入侵生物是互花米草,這是一種禾本科米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北美東海岸及墨西哥灣,具有高適應能力、較強的種間競爭力以及快速繁殖能力等特性,在淤泥質潮灘濕地與紅樹林生境高度重疊,與紅樹林爭奪生存空間。
經初步統計,保護區內互花米草總面積約750畝。互花米草的除治方法比較多,有物理、化學、生物以及綜合治理方法等,需要根據治理區域的具體環境情況,因地制宜選擇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治理,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在經過充分的摸底調查后,保護區最終選擇了“刈割+覆膜”方式進行清理,目前整體效果不錯。
除了互花米草外,近年來,保護區還在加大投入力度積極開展魚藤和柚木駝蛾蟲害監測和防治,均取得了一定成效,濕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再過幾個月,等互花米草順利清除后,這一片灘涂就可以進行重新利用,通過自然生長或者人工補種的方式,實現紅樹林的恢復和增長。
保護區通過加強保護力度,實現樹林面積擴大、環境狀況改善,為紅樹林濕地中的生物提供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同時通過加強科研監測,以科學數據支撐保護區管理決策。
為了加強保護區鳥類保護和監測,張葦帶頭組建了保護區自己的水鳥監測團隊,近20年連續不間斷地開展鳥類監測,保護區鳥類數量從2007年所記錄的194種增加到今天的312種,勺嘴鷸、黃嘴白鷺等瀕危物種成了保護區的“??汀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