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2024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公示》近日出爐,其中湛江的麻章彩椒、樂民花蟹和吳陽脆蝦上榜。
一提起湛江,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吃海鮮,到湛江”和“炭燒生蠔”“白切雞”等,但實際上,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湛江物產豐饒,出彩的也不僅僅是海鮮。湛江各個特色地域的農業經濟產品都十分亮眼,甚至多個名特優新產品還是社交平臺熱搜的常客。比如徐聞菠蘿,曾經“火”遍了微博、抖音、小紅書、視頻號,眾多網友在“種草”,“全國三個菠蘿就有一個來自湛江”更是被津津樂道。這次又有3個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是近年湛江切實做好“土特產”文章,扎根本土優勢資源,找準特色產業新路,讓“湛品”持續出圈走俏的縮影。但我們也應認識到,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僅僅是一個開始,更多的功夫要下在打響名堂上。
“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是農業農村部為深入挖掘、保護、培育和開發各地名特優新農產品資源,推進農產品品種改良、品質改造和品牌創建,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而建立的。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是指在特定區域內生產、具備一定生產規模和商品量、具有顯著地域特征和獨特營養品質特色、有穩定的供應量和消費市場、公眾認知度和美譽度高,其內涵是安全、優質、營養、健康,入選的產品可在產品包裝上標注“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字樣,以提高產品知名度和辨識度。話雖如此,但要真正從“養在深閨無人識”到“一朝成名天下知”,絕非易事。如何讓名特優新農產品從“深閨”中“走出去”,在全國眾多土特產中突圍,這考的是一道“流量算術題”。也唯有答好這道題,才能讓“小特產”變成“大產業”。
一方面,是要守住好品質。質量是產品的生命。守住好品質,農產品才能從“網紅”變成“常紅”,才能擁有核心競爭力。要以名特優新農產品為引領,推廣農業先進技術,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和品質,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精細化管理和綠色發展,提高品牌附加值。同時,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做好名特優新農產品營養品質穩定性跟蹤評價,確保產品營養品質穩定可靠。
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是要在“12221”市場體系指導下,大膽創新“走出去”的方式方法。除了深挖核心品牌的品質價值、文化價值外,還應該組織一系列主題鮮明的規模宣傳推介活動,在社交平臺上打開市場。不難發現,社交平臺上的農產品“爆款”其實一直都存在,能夠突然“爆火走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營銷手段的創新,是對突如其來的熱點機遇的把握。懂不懂“蹭熱點”、能不能“引流量”,已經成為農產品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