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機清理土地,開展平整作業。
走進霞山區岑擎村,兩個項目建設現場繁忙而充滿活力。工地上熱火朝天,工人們正忙碌地操作著各種設備,挖掘機、鏟車等大型機械在工地上來回穿梭,發出轟鳴聲,土地逐漸變得平整……
自2023年起,霞山區積極探索并率先推行“點狀供地”模式,著力盤活閑置的農用地資源,統籌整合項目、土地、資金等要素資源,激活鄉村振興活力,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和鄉村產業建設發展壯大。
解鎖“點狀供地”模式 破解“土地要素保障難”問題
近年來,為解決中心城區建設用地零星分散和鄉村項目難以落地等問題,現行塊狀供地模式下無法滿足鄉村產業零星、分散用地需求等情況,霞山區進一步完善鄉村產業用地保障體系,區“百千萬工程”指揮部建立點狀供地項目評估準入制度,不定期召開審查會議研究鄉村產業項目的用地需求。
據了解,“點狀供地”作為一種新型土地資源配置方式,根據計劃和土地特點,靈活提供土地,主要是為了幫助滿足布局在城鎮開發邊界以外的現代種養、農產品加工流通、鄉村休閑旅游、鄉村新型服務等項目需要的發展空間,適合總面積不超過2公頃(30畝)的單個建設項目。
“‘點狀供地’的地塊選擇要確保符合要求,首先要在城鎮開發邊界線外,并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或突破生態保護紅線等,這些都需要深入調研,才能確定最終選址。”區自然資源局主要負責人介紹道。
土地資源使用效率不高、現代產業欠發展、有些村集體收入較少……諸多情況成為霞山區鄉村振興的瓶頸和痛點。為切實突破瓶頸、消除痛點、解決鄉村“產業發展動力弱”問題,霞山區針對跨越或未納入城鎮開發邊界線等18個行政村具體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后,以霞山區西部典型村岑擎村為示范點深入調研。
岑擎村毗鄰高鐵新城和華港工業園,同時靠近城區農產品批發市場,交通物流條件成熟便利,周邊早已形成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且附近村莊優質農副產品較多,然而農產品鏈條不長、建設用地較少等因素,成為制約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打造具有區域競爭力的農產品品牌成為大勢所趨?;卺娲鍖嶋H情況,區政府指導村集體推進“點狀供地”項目,謀劃農副產品包裝廠和農副食品廠2個項目共60畝,依托區位優勢和農業資源打造獨具湛江特色的區域公共品牌。目前,項目已完善用地報批手續等,成為全市首批投產的點狀供地項目。
多方協作 高效解決“產業項目落地難”問題
“在實施的過程中,不僅涉及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規劃,更關乎資金的籌措和分配等,這些難題并非單靠一方的力量就能解決,需要多方力量的協作與配合,集思廣益,為解決這些難題而努力?!毕忌絽^自然資源局主要負責人說。
霞山區根據《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實施點狀供地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的通知》(粵自然資規字〔2023〕2號)的要求,結合我市點狀供地及鄉村振興產業用地辦理指引,建立評估準入—項目引進—報批指導的工作體系。在項目謀劃、準入、選址、融資、報批和建設的用地流程中,相關部門、企業、村委等多方協調,共同推動項目加快落地實施。
“土地原來也是種樹,建成廠后我們工作的機會增多,收入也會增加,希望項目盡快落地,包裝廠跟副食品廠也能盡快建成,當然要好好配合工作,何樂而不為呢!”岑擎村村民馮先生笑呵呵地說。
村民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答疑解惑、企業通力合作,目前,霞山區已解決岑擎村紅屋山農副產品包裝廠和石頭嶺農副食品廠2個項目的60畝用地問題。
面對資金短缺的問題,霞山區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服務,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鄉村振興建設,逐步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投入機制,實行“誰受益、誰出資”的模式,籌集鄉村產業建設資金。此外,相關部門指導岑擎村設立全資子公司,以“集體出地、企業出資、村民參與”方式,通過“三資”平臺選取合作開發單位,簽訂合作開發合同,明確建設運營責任與具體分工,推進岑擎村紅屋山農副產品包裝廠和石頭嶺農副食品廠等兩個點狀供地項目。在解決土地報批和項目開發建設資金缺乏的問題的同時,促進了人才、資本、產業和就業的良性互動。
一項項措施的制定實施,多措并舉、多方協作成功打通霞山點狀供地政策落地路徑,僅用時半年完成點狀供地項目用地報批工作,與其成立點狀供地項目實施協調工作小組,建立全流程高效協作聯席會議機制息息相關,為全市點狀供地項目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借鑒經驗。
沉睡土地“活”了 鄉村產業“火”了
岑擎村紅屋山農副產品包裝廠和石頭嶺農副食品廠2個點狀供地兩個項目的用地都是30畝,項目總投資共1.1億元,建成后總年產值約9500萬元,稅收收入為650萬,將有效帶動120—160名村民就業。
“岑擎村附近村莊優質的農副產品比較多,又靠近城區農產品批發市場,點狀供地上的產業選擇結合當地實際,考慮了鄉村原有產業基礎。”區自然資源局主要負責人介紹。
在兩個項目工程建設的蓬勃進程中,當地也迎來建筑材料、小型機械設備及日常生活用品需求的增長,不僅有效促進個人經濟收入的增加,也為地方政府稅收帶來積極貢獻。
“我是賣生活用品的,最近生意不錯,錢包也鼓起來了,聽說工程完成后還招工人,我們還能在家門口工作,很期待那一天的到來?!贝迕耜惔蠼汩_心地說。
兩個項目精準填補了本地農副食品加工產業的短板,構建起一條集生產、加工于一體的本地化產業鏈條,極大地縮減了物流成本,進一步拓寬了本地農副產品的利潤空間,有力推動鄉村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為村民創造了更多元化的就業機會。
目前,紅屋山農副產品包裝廠和石頭嶺農副食品廠2個項目正開展前期的清場平整工作,以前所未有的熱度和速度全力推進中。村民們早已滿懷熱忱,躍躍欲試,他們心潮澎湃,熱切期盼著項目早日竣工,共同踏上鄉村振興的輝煌征程,攜手繪制農村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