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坡頭區創新推進“百千萬工程”

海洋科創激活“藍色動能” 特色產業引領城鄉高質量融合

2024-09-05 10:02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策劃/黃康生 文/見習記者陳妍 圖/記者李忠

今年以來,坡頭區認真落實市委“錨定百千萬 四季看變化”工作部署,錨定核心推進坡頭海工裝備產業園婆港嶺片區以及“漁稻好時光”鄉村振興示范基地區級標志性點位,同步創建區內93個標志性點位,創新開展標志性點位觀摩培育活動,形成改革創新和培育典型“案例庫”,全力打造“百千萬工程”示范樣板,以點帶面推動坡頭區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

近日,由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聯合組織的“錨定百千萬 四季看變化”媒體群眾觀摩團走進坡頭區,跟蹤探訪“百千萬工程”建設最新進展和標志性點位推進情況。

 藍天白云下的湛江灣實驗室。

創新“實驗室+平臺公司”模式

聚焦海洋科技整合

魚群生物量監測、魚群行為智能識別、魚群生長預測、病死魚識別定位……走進湛江灣實驗室智慧漁業研究中心,大屏幕上直觀顯示著“恒燚一號”“海威一號”“海威二號”等深遠海養殖平臺漁業養殖實時數據。種業供應、漁業捕撈、漁業加工、物流服務等行業資訊也在這里一目了然。

“該系統通過整合水質、水文和氣象監測與預測數據,結合水下魚群視覺與聲學信息,對海水養殖魚類形成立體監測,并通過數據智能分析及時獲取魚群狀態信息。”湛江灣實驗室科研人員介紹,圍繞深遠海養殖全產業鏈,湛江灣實驗室正大力研發養殖態勢智能感知系統、創建智慧漁業海洋鴻蒙生態體系,形成陸海聯動智慧漁業養殖模式示范,推動產業化應用。

為進一步搶占“藍色經濟”發展機遇,近年來,坡頭區充分利用湛江灣實驗室省科研優勢,創新探索“實驗室+平臺公司”共建運營模式,串聯龍頭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資源共建創新聯合體,構建“前室后廠”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轉化模式,聚力推進海洋技術成果產業化,打造湛江海洋科技整合平臺。

“湛江灣實驗室作為區內企業的研發中心,為企業提供科技創新支持。企業則成為湛江灣實驗室的‘市場部’,為實驗室反饋行業最新發展趨勢。雙方通過資源共享互補,實現在科研平臺、高端人才和產業孵化等領域的互融共進,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坡頭區“百千萬工程”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坡頭區已推動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等8家海洋牧場產業鏈龍頭企業攜手湛江灣實驗室,以“技術共享、市場共營”形式,打造海洋牧場創新聯合體“平臺公司”(廣東恒燚海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平臺公司為支點,建成湛江市首個海洋專業孵化器——湛江灣海洋孵化器,為初創型海洋科技企業提供辦公空間、研發支持、市場推廣、投融資對接等一站式服務,已吸引13家高新技術企業“入室孵化”,累計注冊資金超過8.6億元。

海洋領域市場主體加速集聚,助推海洋科技成果日新月異。2月29日,國際能源署海洋能源系統IEA-OES發布的《海洋能系統2023年年度報告》中,湛江灣實驗室自主研建的50kW海洋溫差能發電系統及實驗測試平臺作為中國海洋熱能轉換技術的最新進展載入其中。

“該平臺的成功研建,對于研究掌握海洋溫差能發電關鍵技術、加速海洋溫差能資源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們正致力于推動該科研成果的實際應用,正與相關企業主動接洽商談。”湛江灣實驗室研究員張理說。

 龍頭鎮莫村婦幼活動中心建成。

“新特產”引領“土特產”升級

打造特色農產品新名片

高新產業奮力建設,特色產業集聚成勢。坡頭區深挖內生發展動力,依托高新區、產業園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發展特色產業,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聚力描繪“村富人和景美”新畫卷。

“紅樹林里養貽貝,撈起貽貝喂青蟹,青蟹拉撒排入海,滋養紅樹益貽貝……”在龍王灣莫村紅樹林種養耦合科學實驗基地,一幅“紅樹林—貽貝—青蟹”種養耦合模式的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坡頭沿海現存的大量人工養殖塘為進行紅樹林種養耦合技術研發和模式應用提供重要條件支撐。”湛江灣實驗室紅樹林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新原介紹,立足坡頭區紅樹林保護修復與漁業生產相沖突等現實問題,在該區域因地制宜研發該系統并進行示范推廣,可同時兼顧紅樹林保護修復與漁民可持續生計,為紅樹林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提供了一條新路徑。

據介紹,該基地研究團隊已成功初步篩選出包括桐花樹、紅海欖在內的8種適宜種植的紅樹,以及青蟹、泥丁等超過20種適宜養殖的海產品種類。該基地已于今年7月順利完成了20畝水域的紅樹種植工作,當前正處于水質培育階段,預計將于9月上旬展開青蟹、貽貝等蟹類和貝類種苗的投放工作。

打造官渡生蠔產業園,創建“蠔情滿懷一條街”;電商賦能金泉臘味等坡頭“老字號”持續出圈,2024年1-7月,線上電商總銷售額約874萬元,實現122%增長率;乾塘鎮立足特色蓮藕產業,探索特色農文旅深度融合……在創新引入“新特產”同時,坡頭區積極挖掘“土特產”資源稟賦,不斷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化、品牌化、特色化轉型升級。

“為發展海洋產業帶動村民致富,我村正積極探索新經濟發展模式,一是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引進龍頭企業投產養殖,帶動137戶農戶與企業簽訂購銷協議。二是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建設益農信息社,通過線上展銷、直播帶貨等方式,推動本村南美白蝦、黃鰭鯛農產品出村進城。”龍頭鎮莫村村干部莫超華說。

近年來,莫村積極推進海洋經濟和種植業發展,依托國家對蝦產業園,積極壯大對蝦產業,現已建有對蝦養殖基地3000畝,年產值8000萬元;打造“莫村齋魚”特色品牌,積極推進“莫村齋”商標注冊工作,現齋魚年產量約10萬斤,年產值約300萬元,同時,充分發動群眾利用約100畝閑置空地種植經濟作物“香附子”,現畝產量約1200斤,年產值達48萬元。

龍頭鎮村仔村的美麗庭院。

“美麗庭院”與“美麗鄉村”互融

共促人居環境提質升級

今年以來,坡頭區積極落實“百千萬工程”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部署要求,以“美麗庭院”為載體,廣泛調動黨群力量參與鄉村綠化工作,致力打造“綠在家中、家在綠中”的舒適鄉村人居環境。目前,全區已完成首批1240戶“美麗庭院”創建,其中,龍頭鎮莫村被評為“廣東省美麗庭院示范村”。深入開展全區農房風貌美化提升行動,完成農房微改造9573戶。

媒體觀摩團一行走進龍頭鎮村仔村,只見房屋錯落有致,巷道干凈整潔。沿路前行,村民謝水英屋前一處綠意盎然的庭院格外引人注目,古色古香的涼亭、走廊、院門和圍欄別具一格,亭前羅漢松、黃皮果樹郁郁蔥蔥,綠油油的藤蔓沿著花架子的一角自由攀長,綠意幽幽,處處都彰顯著主人的巧思和用心。

“在謝水英等美麗庭院示范戶的引領下,村民們紛紛效仿,互相交流學習庭院建設的經驗,帶動全家共同參與美化庭院的工作。同時,村民們也更加注重村莊的環境衛生,文明和環保意識得到了普及。”龍頭鎮婦聯主席梁惠妍介紹,當前,龍頭鎮結合“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建設,正全力創建莫村、移民、龍頭3個“美麗庭院”特色村,已創建市級“美麗庭院”示范村1個,省級“美麗庭院”示范戶1戶、市級示范戶2戶、區級示范戶5戶;近期完成“美麗庭院”220戶建設。

依托“百千萬工程”建設契機,坡頭區不斷提升鄉村基礎設施水平,健全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人居環境提質升級,實現從“家家美”到“村村美”。

在龍頭鎮莫村長者飯堂,老人在這里吃飯聊家常。

“當前,我村在廣湛指揮部、廣州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指導幫助下,進一步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公共服務能力。”莫超華介紹,目前莫村村委會西頭村景觀湖公園、村內主干道“白改黑”、莫村南面人行道鋪裝工程已建設完工;升級改造的同心運動場已開展典型村年會、運動會以及各類球賽活動48場次;同心長者飯堂正不斷完善創新運營機制,建立運營基金,解決長者飯堂持續運營問題。

當前,同心成長空間(青少年及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和中醫小閣正在裝修施工中。其中,同心成長空間作為“漁稻好時光”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民生配套項目,立足幫扶鄉村教育,將打造集鄉村青少年宮、青少年素質教育、教育培訓、文體拓展以及婦女兒童關愛于一體的綜合性陣地。近期已完成外立面施工,接下來將開展室內裝修建設,預計今年11月投入使用。

編輯:何海清
值班主任:莫松萌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坡頭區:海洋科創激活“藍色動能” 特色產業引領城鄉高質量融合
  • 近3萬艘漁船已全部回港防臺風  請勿冒險出海作業
  • 金沙灣海濱浴場加固設施
  • 登上“恒燚1號”養殖平臺 解密“巨無霸”的智能裝備
  • 雷州覃斗網箱養殖戶搶收金鯧魚
  • 特呈島漁船回港避風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