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9月19日電(記者戴小河、印朋)我國首個深水油田二次開發項目——流花11-1/4-1油田二次開發項目19日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正式投產。
19日上午9時28分,在距離深圳東南約240公里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上,隨著投產指令的發出,水下機器人緩緩開啟300多米深的水下采油樹,原油通過水下管道匯入生產處理系統,經“海基二號”預處理后輸往2.5公里外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海葵一號”,火炬徐徐點燃,標志著流花11-1/4-1油田二次開發項目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正式投產。
這一項目由流花11-1和流花4-1兩個油田組成,平均水深約305米,主要生產設施包括1座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1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海葵一號”,計劃投產開發井32口,高峰日產油約2700噸,油品性質為重質原油。
“海基二號”總高度達428米,總重量超5萬噸,是亞洲最高最重的海上原油生產平臺。平臺搭載原油工藝和外輸系統、生產水處理系統及電力供應系統等300余套設備,可實現遠程水下井口控制、智能油氣開采、臺風期間遠程生產等功能。
“海葵一號”總高度近90米,總重量約3.7萬噸,最大儲油量6萬噸,每天可處理原油5600噸。作為原油處理、存儲與外輸的關鍵裝備,“海葵一號”由60多萬個零部件構成,按照南海百年一遇惡劣海況設計,可連續運行15年不回塢,在臺風期間能實現遠程遙控生產。
作為我國首個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推動我國海上原油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歷經28年開采、作為一個世界級開發難度的深水礁灰巖油田,流花11-1油田采出程度仍然較低。中國海油開展油田綜合調整項目研究,推動油田群可采儲量和采收率大幅提升,開采壽命延長30年。流花11-1油田與流花4-1油田聯合開發,迎來了二次開發的機遇。
中國海油集團總經理周心懷說:“中國海油聯合國內40多家先進制造業企業,歷時近4年,成功攻克項目建設一系列技術難題。在推動億噸級深水油田煥發新生機的同時,大幅降低工程建設和生產成本,為高效開發類似深水油氣田貢獻了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