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優美的湖光巖吸引了眾多游客。記者 張鋒鋒 攝
9月19日,湛江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市環境應急工作情況,并就記者提問進行了回答。
據悉,2022年以來,我市環境應急工作不斷發展,著力提升環境應急保障水平和應急隊伍能力素質。2022年至今,全市未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生態環境領域安全總體穩定。
隱患排查常態化精細化
市生態環境局堅持底線思維,將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作為防范突發環境事件的有效措施,常態化深入推進生態環境風險隱患排查精細化管理。
2022年以來,該局扎實開展環境風險管理與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定期更新全市環境風險重點管控單位名錄,圍繞我市產業分布和重大環境風險潛在規律特點,重點對轄區內“一廢一品一庫”以及高風險行業企業開展環境風險排查,組織了重點時段環境安全大檢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防范臺風和暴雨極端天氣安全隱患排查等專項行動。全市共檢查企業2940家,督促309家企業消除環境安全隱患433個,從源頭上推動環境安全風險防范化解。
推進環境應急信息化建設
完善環境應急預案管理體系。2022年,我市全面開展行政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工作,編制《湛江市行政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報告》。市政府先后制定、修編印發《湛江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等多個專項預案,縣(市、區)同步開展政府層面應急預案制定及修編工作。全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推進企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累計服務指導1233家企事業單位完成應急預案的制定、備案工作,并組織或指導各類責任主體開展環境應急預案演練,全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體系逐步完善。
強化應急資源配置和技術支撐。2022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不斷加大投入,加強環境應急裝備設備的現代化建設,在市局和各分局配置應急無人機、無人船、輻射報警裝置、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報警裝置、防護服、應急錄影攝像設備等裝備一批。并從各行業領域中遴選122名優秀人才、專家,建立了湛江市環境應急管理專家庫,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提供專業技術支撐。
推進環境應急信息化建設。市生態環境局在生態環境數據中心設置了“環境應急”板塊,通過近年來的努力,逐步開發完善了風險預警、污染研判、應急指揮等應用模塊,不斷充實基礎數據,實現“事前有預防、事中有調度、事后有評估”的環境應急全過程信息化管理。
建立全市重點環境應急物資清單。以“可以直接調用的環境應急資源”為重點,市生態環境局每年組織開展全市環境應急資源調查,摸清企業、部門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底數,建立了覆蓋10個縣市區136家重點企業和85個基層政府(部門)的環境應急資源信息庫,促進環境應急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加快推進“南陽實踐”經驗實施。為有效應對河流突發環境事件,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編制了遂溪河、大水橋河、邁陳河“一河一策一圖”應急響應方案,建立河流基礎信息清單,規范河流突發水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并通過培訓和演練,在全市推廣“以空間換時間”的“南陽實踐”經驗,切實提升我市重點河流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準備和響應能力。
加強環境應急聯防聯控。湛江市生態環境局分別與相鄰的茂名市、廣西玉林市生態環境部門簽署《跨界流域水污染聯防聯控框架協議》,完善跨界污染應對工作機制,深化跨市環境應急聯動合作,進一步提升協同應對區域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
提升人才隊伍能力
2022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每年組織不少于一次的環境應急業務培訓,邀請生態環境部權威專家、高校知名學者、省環科院專業人員等,對全市環境應急管理人員進行全方位環境應急業務授課,進一步提高應急人員環境風險防范意識,提升我市環境應急管理水平和突發事件應對處置能力。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環境應急演練,鍛煉隊伍,積累實戰經驗。特別是2022年按照“實戰”標準組織的“雙盲”演練,在全省首次以無線圖傳和集群對講方式,通過無人機、移動執法單兵等技術手段,將現場演練情況回傳市環境應急指揮中心,實現指揮中心與演練現場實時互動。
今年8月,市生態環境局參加2024年廣東省環境應急演練技能競賽暨重點河流“一河一策一圖”實戰應用大演練選拔賽,獲得團體三等獎,實現了新的突破。
加強防范應對突發環境事件
市生態環境局加強節假日、重大活動、極端惡劣天氣期間值班值守。在防御臺風“摩羯”期間,全市生態環境系統落實“一盤棋”響應,主要負責人帶班,應急人員堅守崗位值班,全體人員保持24小時電話暢通,做好隨時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準備。臺風登陸后,對各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干部職工,迅速開展重點環境安全隱患點再檢查,保障復工復產重建家園順利開展。
據介紹,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積極強化措施,進一步有效防范環境風險,維護全市生態環境安全。其中,包括要強化環境安全監督管理。做好相關企業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監督指導,壓實壓緊企業安全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全面排查整治生態環境領域安全隱患。強化環境應急隊伍建設。從加強裝備配置、強化業務培訓、提升人員素質等方面全面加強環境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不斷提升環境應急隊伍的綜合素質,提升環境應急應對能力。強化應急保障體系建設。繼續完善全市生態環境系統應急資源配置,提升裝備科技化水平;環境應急專家庫將引進更多專業人士,增強環境應急專業技術支撐;探索購買社會化專業環境應急救援服務,共同構建“反應迅速,保障有力”的環境應急保障體系。強化應急預案實戰演練。聯合市級有關部門、重點企業開展聯合應急實戰演練,從信息報告、環境應急處置等方面檢驗預案、鍛煉隊伍,以訓促戰,全面提升環境應急處置能力。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