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廉江市河唇鎮黃竹山“美食村”正式開業迎客,吸引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慕名前來打卡當地的特色美食。(9月28日《湛江日報》)
日前,廉江市河唇鎮黃竹山“美食村”開業迎客,憑一碗地道風味“山姜頭雞湯”,續寫“點亮一條街帶活一座城”的廉江故事。
“山姜頭雞湯”白如牛奶、味道微甘,但要論其中最佳“滋味”,筆者認為當屬“群策群力”。是“群策群力”,讓這碗“山姜頭雞湯”遠近聞名;是“群策群力”,變不可能為可能,30多天“造”一條“美食村”;是“群策群力”,讓當地村民體會到“百千萬工程”的可感可及。
加快推進“百千萬工程”,其中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就是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并不鮮見。但黃竹山“美食村”,從8月27日啟動項目建設,到9月27日開業迎客,僅僅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靠的是“干群同心、四方聯動”——聚焦鄉村風貌提升、商鋪招牌提質升級、道路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加強黨建引領,充分調動外出鄉賢、企業家、村民等多方力量參與“美食村”建設,形成干部帶頭、群眾廣泛參與、施工隊伍搶抓工期、設計團隊現場溝通的火熱場面。
在黃竹山“美食村”建設過程中,從項目啟動前期的“個別群眾不太理解”,到后來“參與進來的村民越來越多”,再到“一家老小‘齊上陣’”,村民的轉變非常明顯,這是為何?
關鍵,就在“可感可及”這四個字上。
“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群眾的需求都是實在具體的,他們往往通過所見所得所獲來評判發展成效。在加快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辦成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把一個個項目、一件件實事不斷轉化為更好的生活品質,才能激發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黃竹山村村民參與建設“美食村”的熱情之所以越來越高,一方面是村干部、黨員、鄉賢們帶頭,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推動項目建設,村民漸漸明白,打造“美食村”有望“點亮一條街帶活一座城”,從而讓大家的口袋都“鼓起來”,惠及“小家”更造福“大家”;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看到身邊的環境一點一滴發生改變”,發現家鄉在實施“百千萬工程”、打造“美食村”過程中越變越靚、越來越好,從“可感可及”中堅定了信心、收獲了動力。
飯碗里,盛著民意,連著民心。從黃竹山村的這碗“山姜頭雞湯”里,我們應該品出這么一個道理:推動“百千萬工程”,要抓好辦成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傾聽百姓心聲,摸清實際需要,通過解決群眾關切的實際問題,讓群眾的參與熱情“燃”起來,群策群力“烹調”出生活的“好滋味”。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