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是廣東省十件民生實事之一,今年以來,我市扎實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大力提升城鎮老舊小區人居環境,一個個老舊小區煥發新活力,讓群眾居住更加安心放心舒心。
記者從市住建局了解到,今年省下達我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為開工小區不少于104個(其中赤坎區28個,霞山區49個,經開區20個,廉江市3個,雷州市4個),涉及戶數5164戶,棟數220棟,建筑面積37.06萬平方米。截至目前,我市已開工改造88個小區,開工率為84.6%。
完善設施 老舊小區“減齡”增活力
秋日的午后,漫步經開區海景路與觀海路一帶的小街小巷,只見新鋪的瀝青路面干凈整潔,生機勃勃的綠植從居民陽臺伸展出來,和煦的暖陽仿佛為一幢幢換上淡黃色嶄新“外衣”的居民樓打開了“減齡”濾鏡。
數月前,這一片區和其他老舊小區一樣,存在失養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區服務設施不健全等“通病”。21棟居民樓基本建于上世紀90年代,步行幾分鐘就可到霞山觀海長廊、漁港公園等景觀點,曾讓生活在這里居民倍感舒心。然而,經過30年的歲月洗禮,這些建筑也逐漸失去昔日光彩,外墻馬賽克脫落,防盜網銹跡斑斑,周邊路面也是坑坑洼洼。與此同時,這里老齡居民也逐漸增多。
改造前經開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一期一標)居民樓。
“改造之前,大樓外墻因日曬雨淋形成一道道黃色印子,很難看。有時還有馬賽克掉下來,很危險的。”住在附近的周奶奶說。
新鋪的瀝青路面干凈整潔。
金屬板罩住了粗黑凌亂的纜線,顯得美觀大方。
明亮的居民樓樓道。
為解決老舊小區居民急難愁盼問題,2023年6月,湛江經開區把觀海社區海景公寓周邊14個小區21棟樓納入該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一期一標),采取EPC模式開工建設,概算總投資約12213萬元。改造內容包括建筑外立面翻新、屋面防水保溫層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等。同時,還為防盜網除銹刷漆,為居民樓翻新樓道,為部分樓棟安裝入戶大門,并針對老年人數量多的情況,在樓梯增設了扶手等適老設施。
經開區海景路與觀海路一帶老舊小區改造后煥然一新。
提顏值,增內涵,煥然一新的街區獲居民們大力點贊。“改造后,現在這一片整體靚好多了,路面也好走了,我們大家都很滿意。”在海景路經營士多店的林奶奶告訴記者。
目前,湛江經開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一期一標)項目施工進度達95%,進入收尾階段,計劃今年年底竣工驗收。
老舊小區改造后,經開區觀海路就開了多家頗具特色店,吸引不少年輕人前來探店打卡。
老舊小區改造后,街區更宜居,充滿生機與活力。在經開區觀海路短短不到兩百米的一段路上,就開了多家頗具特色的咖啡館、清吧、飲品店,以及鮮果店、服裝店、便利店、菜鳥驛站等,吸引不少年輕人前來探店打卡。
近年來,我市連續多年把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納入市十項民生實事,全面深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堅持基礎類、完善類和提升類各類型改造全面開花,加快補齊城市人居環境短板,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2022年以來,我市完成老舊小區改造590個,惠及72233戶。
經開區海景路與觀海路一帶老舊小區改造后煥然一新。
群眾唱主角 共創幸福美好家園
老舊小區改造牽涉到廣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小區改什么,怎么改,要尊重群眾意愿。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我市堅持“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走“政府搭舞臺,群眾唱主角”的改造路子,把群眾意愿作為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的前提條件。
是否安裝樓棟門禁系統?是否設置垃圾收集點、機動車停車位?改造前,街道、社區派發調查問卷了解居民改造意愿和需求,家家戶戶走訪,廣泛征集居民意見。編制規劃設計方案時,提供改造菜單請小區居民“點單”,把優先解決居民關切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作為改造的核心;形成方案后,再次征求居民意見,必須征得小區內2/3以上住戶的認可,方可組織實施。
“為充分調動居民參與改造的主動性、積極性,我們線下設置聯絡點,線上建立微信群,隨時解答居民的困惑、接收居民的意見、接受居民監督、傳達施工計劃等等,有效實現共商共建共享局面。”經開區城綜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充分尊重居民意見,施工單位展示建筑外立面各層工藝,提供色板,邀請居民檢查和選擇,一期一標改造項目的淡黃色外立面就是由居民選出來的。
老舊小區改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續關注,并根據群眾的訴求進行完善。霞山區東新街道華聯社區東海港小區在2022年6月首次進行了老舊小區升級改造,由于該小區處于低洼地段,排水管網由水泥構造的老式管網組成,淤泥沙石容易堵塞,雨季期間時常產生內澇問題。群眾通過平安夜訪等渠道,表達了解決小區內澇問題的訴求。
為此,霞山區今年對該小區人居環境改造再升級,修復東海港小區東北處原有合流管,并新建雨水口和一條DN300的波紋雨水管,引流地面水排往南柳河一號渠。近日,該改造工程已封口填平,順利完成改造工作。
改造前問需于民,改造中問計于民,改造后問效于民。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中,廣大居民積極參與改造“建、管、運、監”各環節、全過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有的小區居民投工投勞,協助建筑隊拆除違章建筑;有的小區居民捐獻花草盆景,點綴綠色社區。環境好了,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加入到社區后續的管理和維護中,共同締造老舊小區的幸福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