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全省科技大會在廣州召開,會上頒發了202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共有218個項目(人)獲獎。其中,湛江有7個參與項目獲選,包含1個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個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個科技成果推廣獎。這些項目中,有3個是駐湛單位為第一完成單位。
由廣東海洋大學、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完成的項目“魚蝦加工副產物高效增值全利用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獲2023年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其中廣東海洋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該成果已在廣東湛江、茂名、肇慶和深圳等地的多家企業進行了推廣應用,近三年累計實現新增產值76.74億元,新增利潤3.61億元,節約成本1.92億元,有力推動了我省魚蝦加工副產物的增值利用,對減少資源浪費,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經濟效益,減少環境污染作出了積極貢獻。
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澳洲堅果產業鏈關鍵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推廣”項目獲2023年廣東省科技成果推廣獎。針對廣東省內澳洲堅果優質品種少、配套技術集成程度低、初加工設備及工藝缺乏等產業問題,項目開展澳洲堅果產業鏈關鍵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推廣,建成我國唯一國家資源圃,選育出“桂熱1號”等3個品種,嫁接成活率從25%提高到87%以上,高接換冠成活率達95%以上,果園壞果率由31.39%降低至4.14%,產地初加工能力提高30%以上。近三年打造示范基地23個,新增經濟效益26.55億元。
由廣東海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湛江市國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完成,其中廣東海洋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凡納濱對蝦·興海1號’新品種選育及其應用推廣”項目獲2023年廣東省科技成果推廣獎。針對我國凡納濱對蝦養殖過度依賴進口種蝦、適合我國養殖環境的良種缺乏、配套良種的養殖技術和育繁推體系不健全等產業瓶頸問題,該項目收集和評價國內外凡納濱對蝦種質資源,建立重要經濟性狀育種參數數據庫,建立育種信息化系統平臺,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并建立育種體系,培育出生長性能優良的新品種“興海1號”,開展新品種的養殖關鍵技術創新與示范推廣應用,增加廣大沿海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率和經濟收入,產生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此外,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作為第五完成單位的“心肌損傷的機制與心肌保護關鍵技術的系列創新研究和推廣應用”項目獲2023年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作為第五完成單位的“面向智慧鋼鐵的5G專網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廣東冠豪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第四完成單位的“高性能無溶劑有機硅離型劑及其涂層的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項目獲2023年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廣東省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湛江供電局作為第八完成單位的“新型低壓配網數字化建設與運行關鍵技術應用”項目獲2023年廣東省科技成果推廣獎。
近年來,湛江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指標創歷史新高。全社會研發(R&D)經費投入大幅增長,其中2022年R&D經費總量31.97億元,投入強度(R&D經費占GDP比重)0.86%,增長幅度居全省第一;2023年度R&D經費投入41.26億元,同比增長29.1%,投入強度提高到1.09%,首次突破1%大關。
創新成效獲得大豐收。2021年度、2022年度共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二等獎6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省科技合作獎1項,科技成果推廣獎5項。今年6月,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名單公布。其中,廣東海洋大學、廣東恒興飼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海水養殖魚類精準營養技術體系構建及產業化應用”項目和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參與的“‘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開發工程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均獲得科技進步獎。
技術合同交易活躍。2023年度我市技術合同登記數量以及金額分別達632份和6.2億元,同比增長達45.62%、265.36%,超過了粵東西北其他地市的總和。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