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招聘會開到夜市,送崗位到家門口;強化技能培訓,“一技之長”打開就業增收“門路”;建設就業驛站、零工市場,讓求職用工需求精準高效匹配。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來,我市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就業民生工程,實施就業服務能級提升行動,創新思路、綜合施策,全力推進就業工作整體提升。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以上。截至9月底,完成城鎮新增就業50197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6837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731人,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100.39%、99.4%、101.82%,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赤坎區“金秋招聘月”暨零工市場夜市專場招聘會現場。記者許翠燕 攝
送崗“職”達 穩定重點群體就業
10月19日晚,赤坎區“金秋招聘月”暨零工市場夜市專場招聘會在海田創意廣場舉行,100多家企業進場提供2800多個就業崗位。
“我想找一份電商行業的工作,今晚看中了幾家企業,詳細了解了薪資待遇情況,談得不錯。”家住海田市場附近的袁女士告訴記者,已有企業邀請她實地參觀和詳談。
為打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我市各地不斷創新招聘活動和招聘形式,其中“夜市招聘”綜合天氣和年輕人生活習慣的因素,幫助企業招工穩崗,讓市民在家門口逛出“薪”機會,備受歡迎。
廉江市今年已舉辦夜場招聘會7場,現場達成就業意向1201人,幫助一批留守兒童家庭勞動力成功返鄉就業,打造關愛留守兒童、“愛心媽媽崗”等新平臺。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認真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深入挖掘崗位資源,靠前開展就業服務,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統籌開發政策性崗位超8600個、“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服務應屆畢業生2.4萬人、發放粵東西北就業補貼2185萬元惠及4134人……一組組數據體現了湛江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力度。
為切實穩定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我市開展“南粵春暖”系列活動,累計提供就業崗位27.39萬個;持續做優“吳川建工”勞務品牌;征集“媽媽崗”5509個次;成功承辦退役軍人粵西片區專場招聘會。一項項舉措彰顯了湛江守住兜牢民生底線的溫度。
與此同時,我市大力扶持創業帶動就業。舉辦“中國創翼”湛江市選拔賽,選送11個項目參加省賽,其中1個項目獲省賽金獎、國賽二等獎。開展創業訓練營、投資人見面會、創業導師下基層等資源對接活動39場。落實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915萬元,同比增加72.24%。累計認定創業孵化基地35家。全市促進創業2822人,完成省任務94.07%。
強培訓 促匹配 就業增收有“術”
“老社區養老護理、保潔鐘點工需求量大,金沙灣、京基片區定期保潔、接送小孩、做飯的訂單較多。我們10月份的訂單已經排滿了,現在正在招人。”南粵家政基礎服務示范站赤坎區中華站有關負責人彭國聰介紹。
記者走訪市區多家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示范站、家政企業了解到,目前湛江家政服務市場需求旺盛,且由于家政服務培訓周期短、易上手,吸納就業潛力大。多位家政負責人透露,目前,保潔員月收入有五六千元,育嬰師月收入可高達上萬元,鐘點工工作時間相對靈活,既可照顧家庭,還能增加收入。
為解決好“找家政、招家政、當家政”難題,我市大力推行“南粵家政+社區服務”便捷模式,圍繞健康、養老、托幼等領域開展以母嬰、居家、養老、醫護四大項目為重點的職業技能培訓,建設完善一批“南粵家政”綜合服務示范基地、培訓基地、產業園和基層服務示范站等平臺載體,打造“15分鐘家政服務圈”。今年以來,我市通過“南粵家政”工程培訓6767人次。
為鼓勵家政服務企業實行員工制管理,赤坎區推廣落實配套的社會保險、吸納就業、商業保險補貼等扶持政策,為家政企業減輕經營負擔,促進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和工作穩定性明顯提升。某實行員工制家政企業對家政服務人員進行免費崗位培訓,并以3000元底薪、訂單提成、五險齊全的條件,吸引多位年輕人加入保潔員隊伍。
強化技能培訓,拓寬就業之路。今年以來,我市完成了粵菜師傅培訓并獲證人數2044人,新增取得職業資格或技能等級證書19825人,提前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
為助力技能人才與崗位“雙向奔赴”,我市推進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舉辦2024年高技能人才培養產教聯盟年會暨校企合作研討會。建成“西門子智能制造工程人才認證授權認證中心”。今年全市技工院校累計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12個,開展校企合作“定向班”8個。
湛江市技師學院產業工人培訓基地。通訊員供圖
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 服務更高效精準
為提升就業服務效能,我市以提高公共就業服務能力為著力點,大力推進就業驛站、零工市場等陣地建設,搭建集就業服務、就業指導、技能培訓為一體的“15分鐘”就業服務圈,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就業服務。
我市整合人才驛站、黨建服務中心、郵政站點等資源建設就業驛站。依托省一體化系統、就業一湛通等信息化平臺,努力構建“黨建+數字化+驛站”服務模式,充分挖掘轄區企業、商圈、市場用工信息和社區公共服務崗位,切實做好企業用工、居民就業的對接服務,提高就業服務能力。
“我們正加強21個鎮街驛站建設,接下來將進一步把就業工作延伸到鎮、社區、村委,打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廉江市人社局人力資源市場股股長李智德表示。
除了就業驛站,我市還加快推進一縣一零工市場建設,目前已建設零工市場21個,其中公益性12個,經營性9個,將就業服務延伸到基層一線,多渠道促進靈活就業。
位于海田物流產業園的赤坎區省級標準化零工市場是全省五個省級標準化零工市場試點之一,目前正在加緊建設,將于年內建成開業。項目所在地是粵西最大的物流集散區域,商貿物流具備相當規模,有商戶5500家,從業人員近3萬人,零工供需兩旺。
“以前零工要日曬雨淋在路邊‘趴活’,該市場建成后,將為他們提供舒服的候工環境,并提供‘即時快招’服務模式,為全市靈活就業人員和用工主體提供‘線下+線上’零工市場服務平臺。”赤坎區人社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赤坎區省級標準化零工市場將為供需雙方提供免費招聘信息發布、技能培訓、政策咨詢、職業指導、勞動維權等綜合服務,讓用工單位和零工求職者高效對接,實現“求職招聘有場所、崗位對接有服務、管理規范有秩序、安全運行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