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召開,對我市推進實施“百千萬工程”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詢問。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組成的“考官團”接連發問,問題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市財政局、市投資促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負責人不講套話、實話實說、不遮不掩,答出了奮力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堅定信心和堅強決心。
專題詢問是人大監督的法定形式,目的是監督和推動應詢單位查找不足、改進工作。
我市如何培育和壯大農村產業,發展壯大薄弱的農村集體經濟?如何加強農村擺荒地治理,確保糧食安全?
市農業農村局:大力推進平臺交易盤活資產資源,將村集體土地、物業等資產資源通過平臺對外發包出租,推動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變現和溢價增值。
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助力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以27個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5個農業產業強鎮等一批產業項目為抓手,推動熱帶水果、甘薯、預制菜等鄉村產業向百億能級躍遷。加快建設吳川、遂溪兩個預制菜產業園,積極培育鄉村旅游、農村電商新業態。
在推進撂荒地復耕復種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強化土地流轉,修繕水利設施,實施激勵機制,發揮專項資金支持,采取遙感監控手段,多措并舉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今年以來,全市推進復耕復種撂荒耕地2.2173萬畝。
我市如何留住水產養殖加工、家電制造、羽絨紡織等傳統優勢產業,推動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我市入選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正在制定數字化改造項目申報指南,擬在兩年內完成農海產品加工、小家電和羽絨等行業240家企業數字化轉型,重點支持農海產品加工、家電、羽絨行業應用“小快輕準”(小型化、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自主可控)的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實施數字化轉型。
堅持推進優質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等專項行動,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評價診斷服務和解決方案,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助力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引導農海產品加工、家電制造、羽絨紡織等傳統產業集聚式發展,支持鼓勵企業創建“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發展。開展“一企一策”精準培育優質中小微企業,目前我市累計優質中小微企業共428家,總數居粵東西北前列。
我市將如何利用豐富的農業農村資源,發展精品旅游、特色旅游,讓游客看到美景、嘗到美食、住得舒心、走得安全,將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
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科學規劃鄉村旅游發展布局,推進鄉村旅游全覆蓋。支持徐聞縣角尾鄉曲界鎮片區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加快農文體旅融合步伐。積極培育一批紅色旅游為主題的鄉村型旅游景區,推出內容豐富的紅色旅游線路,如“湛江紅色之旅二天游”“湛江特呈島、新農村紅色之旅”“硇洲島一日游”等。
下一步,我市將整合鄉村旅游資源,推動麻章金牛島、廉江高橋紅樹林等紅樹林生態景區創建國家A級景區,打造精品鄉村度假旅游產品,發展水果、生蠔等特色農業游,發展歷史古村落、古民居觀光游,大力發展鄉村紅色旅游。
我市如何整合校地創新資源,讓更多創新成果與產業需求“雙向奔赴”,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夯實“百千萬工程”的科技支撐?
市科技局:推進農業創新平臺建設。今年4月市科技局組建了湛江市海洋、現代農業和綠色化工三大產業創新中心,在產業平臺建設、人才引進與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建立“湛江灣實驗室+龍王灣公司”模式。
積極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結對縣(市)對接,打造“百千萬工程”縣域創新基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資源,加強農村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支撐農業農村產業技術振興。開展農村科技特派員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服務企業、合作社、農民協會等機構,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舉辦技能培訓。
下一步,我市將組建湛江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形成市、縣、鎮三級工作站管理體系,建立線上和線下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