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午,2024廉江紅橙產業大會在塘山嶺風景區廣場開幕,以橙為媒、以果興業、以節惠農,“橙”邀天下客來廉品橙、游城。(11月24日《湛江日報》)
11月23日,2024廉江紅橙產業大會開幕。活動將持續至11月29日,涵蓋一系列精彩活動。
對于湛江人而言,這一系列活動有個更通俗且親切的叫法——“紅橙節”。23日開始,相關話題、視頻在社交平臺上頻頻“刷屏”。更有網友稱,“吃廉江橙、聽音樂會,紅橙節的體驗感不輸一線城市。”“我們在橙鄉,向世界傳遞一種美好。”
從1972年開始推廣種植,到成為“國宴佳果”,再到今天的“中國紅橙之鄉”,廉江紅橙已有50多年的種植歷史;從2003年開始舉辦紅橙節,歷經21年的沉淀和積累,紅橙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號,成為品鑒美味、共享成果的甜蜜盛宴,也成為了深化交流合作、推動產業升級的精彩平臺……從“種橙子”,打響名堂;到“品橙子”,以果興業;再到“鏈橙子”,傳遞美好——廉江圍繞一個“橙”字,做了一篇“色香味俱全”的大文章。其中,如何實現從“賣農產品”到“傳遞美好”的突破,尤為值得深思。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內涵、品質正發生著變化。每到周末和節假日,許多城市居民驅車前往周邊農村,品味田園風光、感受大自然氣息。很顯然,生產糧食、蔬菜、水果等農產品,滿足城鄉居民的物質需要,早已不是鄉村存在的唯一價值。特別是在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的視角下,鄉村農產品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具體到廉江來說,橙子這種本在餐桌上都算“配角”的飯后水果,是如何一步步走上“鏈”接一二三產、助力城市躍升的“C位”?
解答上述問題,關鍵還是回到一個“橙”字上——種橙子、品橙子、鏈橙子。
“種橙子”,是整個橙子產業的源頭與起點,以獨特稟賦為依托孕育出獨一無二的廉江紅橙。近年在科學種植和規范品控的加持下,廉江紅橙的品質更是躍上了新臺階。“品橙子”,側重于第二產業加工與消費端,特別是連續21年對“紅橙節”的品牌塑造,大大提升了廉江“橙”與“城”的知名度與美譽度。“鏈橙子”,則強調圍繞橙子構建起完整的產業鏈條,將一產的種植、二產的加工以及三產的橙子主題活動等有機結合,形成協同發展、相互促進的全鏈條產業生態,闖進了一條以“橙”興“城”、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新賽道。
新賽道上,從“賣廉江橙”到“傳遞美好”,相當于換了一個“新引擎”。其“狂飆”效果,就反映在今年廉江紅橙產業大會系列活動的軌跡之中。
從經濟層面來看,在過去,紅橙節通過集中展示和銷售紅橙,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銷售渠道,提高了紅橙的知名度和銷售量,為果農和商家帶來了實惠。但這種模式較為單一,依然局限于“賣廉江橙”。而當轉變為“傳遞美好”時,紅橙節的經濟價值就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它不再局限于賣橙子本身,而是實現了“以橙為媒”,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于是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的廉江紅橙產業大會,涵蓋了廉商大會、廉江紅橙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廣東省自行車綠道聯賽暨廉江自行車騎行活動、廉江特色美食展、“我在廉江很想你”音樂會、非遺之夜、粵劇晚會、國標舞展演等系列活動。這是一次“橙”與“城”的雙向奔赴,帶來了“傳遞美好”的獨特體驗。
于文化層面而言,從“賣廉江橙”到“傳遞美好”的轉變,是對本土文化的一次深度挖掘與弘揚。紅橙生長于特定的地域環境,承載著當地的風土人情與歷史記憶。過去專注于銷售時,這些文化元素往往只是作為背景點綴。如今,“橙鮮美”帶出了“城故事”,讓游客和消費者深入了解紅橙背后的故事。這不僅豐富了紅橙節的內容,也讓本土文化在更廣泛的人群中得到傳播與認可,增強了文化自信與文化凝聚力。比如本土歌手唱響音樂會,歌曲《我在廉江很想你》的歌詞提及廉江靚湯、簸箕炊、泥蟲粥、煎堆等特色美食,喚起了現場觀眾對家鄉的情感共鳴,于是有了“今晚比過年還熱鬧”的感嘆。
更為重要的是,在社會效果層面,從“賣廉江橙”到“傳遞美好”,紅橙節的影響力得到了極大的拓展。紅橙節成了廉江、湛江乃至周邊地區的游客和消費者的一場感受“百千萬工程”實效、體驗鄉村振興成果的嘉年華。參加活動的網友感嘆“體驗感不輸一線城市”,是因為美好不只是紅橙、不光是風景,還有當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這啟示我們,將特有的鄉村文化、淳樸的鄉土人情、原生態的鄉村景觀等融入產業發展,能更好地滿足美好的需求、豐富美好的內涵、放大美好的效益。
這場“橙”與“城”的雙向奔赴,為廉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也為其他縣區的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