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開展生態農田連片、補充耕地等項目,廉江市石嶺鎮碎片化耕地變連片整地,低效利用和犬牙交錯的撂荒地實現田塊合理歸并,變成每畝每年租金1500元的“搶手貨”。
這是廉江市石嶺鎮念好“土地經”的生動實踐。作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試點,廉江市石嶺鎮在實現耕地增加、糧食增產的同時,也實現了農民增收和鄉村田園風貌提升,在整治區域內初步形成“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的鄉村耕地保護提升格局。
這樣的“騰挪術”正在雷州半島大地上徐徐鋪開。近日,記者從有關會議獲悉,湛江從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試點(廉江市石嶺鎮),推廣到“百千萬工程”第一批典型鎮、重點特色鎮、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二期(以下簡稱“環北廣東工程二期”)試點鎮、徐聞農文旅試點鎮、廉江市典型縣,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擴面提質。
“騰挪換地”與“水文章”融合發展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以土地資源要素流動、空間布局優化為路徑,重構土地利益格局,破解部分地區存在的空間布局無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態功能退化等“四化”問題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湛江堅持“全地域全要素,全周期全鏈條”理念和方法,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平臺,融合環北廣東工程二期,做好“水文章”,推動“百千萬工程”工作走深走實,有序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
目前,我市已編制16個實施方案,其中廉江市石嶺鎮(國家試點)、遂溪東片區、遂溪楊柑鎮、廣湛園4個實施方案已獲批實施。我市已編制的16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方案,涉及子項目約665個,目前已開工40個子項目,已新增耕地40.10公頃,已投入資金4.54億元,已形成6個百畝方、2個千畝方。
湛江以環北廣東工程二期水資源優化配置為牽引,用好水資源,做好“水文章”,基于水資源承載能力,優化農用地空間布局,把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綠美湛江生態建設等重點項目落實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規劃方案中,構建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水資源功能區劃相適應的雷州半島發展新格局。
為了密切銜接環北廣東工程二期,我市已組建成立環北廣東工程二期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聯合專班,抽調相關部門人員實行實體化辦公,聯合專班成員實行分片分組督導,注重專家技術指導。近期,專班成員帶領技術專家赴廉江、雷州、坡頭等地進行督導,后續將繼續按照“聯合專班+技術專家”的形式,到各縣(市、區)開展技術指導工作,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環北廣東工程二期項目建設工作融合發展。
小田并大田,“點土成金”鄉村美
在遂溪縣廣袤的鄉村田間,空氣中彌漫著陣陣稻香,野餐、露營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這是該縣“整換造”盤活“沉睡”土地資源結出的累累碩果。
遂溪縣以墾造水田為抓手,以“整地”模式向碎片化耕地要高效益,將零零散散的小田并成大田,打造“千畝方”優質田園綜合體。
在地塊數量上做“減法”,在均塊面積上做“加法”。該縣通過“多田合一”推進農用地統一有序整理,推動“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標準地改造,為農業規模化機械化數字化經營管理提供支撐,提質后土地“點土成金”,每畝價格提升2倍以上。同時,采用“稻+農”“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等模式破解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及產業單一化問題,在“稻—稻—薯”模式下,實現一年兩熟變為一年三熟,多種出一季糧,逐漸被更多人知曉。
一年來,我市堅持項目為王,大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各地呈現出“比學趕超”的生動局面。
遂溪縣楊柑鎮坭仔塘村農民公寓項目通過“拆舊復墾+農民公寓”模式打造全縣首個農民公寓,東埇村通過“拆舊復墾+新農村”模式新建道路、增設路燈、完善村莊綠化,建設紅色教育基地,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廣州市—湛江市產業轉移合作園(湛江奮勇高新區)探索國有農場轉型新路徑,構建先進制造產業集聚區、產城融合發展服務集聚區、農業與工業拓展區、生態和現代農業生產區“四大主體功能區”的總體功能格局,做強做大以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及東盟RCEP為主導的產業平臺,推動產業連成片。
麻章區將“生態優美”作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核心目標之一,推進紅樹林營造和生態修復治理項目,使區域海岸帶生態系統結構進一步優化,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推動紅樹林生態修復與價值轉化,實現海洋碳匯3.53萬噸,實現藍碳交易價值233萬元,打造綠美廣東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