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度先行 長效管護
早些年,隨著湖光巖景區人類活動的增加與區域生態環境的變化,這座天然火山湖的薄弱環節逐漸凸顯,呈現出水量減少,水域面積萎縮等現象。2017年,《湛江市湖光巖景區保護管理條例》頒布實施,明確了湖光巖湖的保護范圍、管理機構職責、生態保護措施、環境監測與治理、旅游管理規范以及對違法行為的處罰規定。后《條例》經兩次修訂,進一步確保了湖光巖湖的水質、生態和景觀得到有效保護和改善。
市生態環境局嚴格落實湛江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和湖光巖管理制度,聯合多部門開展湖光巖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監督專項巡查,大力整治景區內游泳、捕魚、喂魚、放生等破壞水生態環境的人為活動,確保生態系統穩定。
在日常監管中注重水岸共治,嚴格貫徹落實河(湖)長制工作要求,加強湖面及湖邊環境巡查工作,及時解決網格志愿者發現的問題,恢復湖泊水面和岸坡生態環境。
市生態環境部門定期監測湖光巖湖水質、水位,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指導相關部門開展整治。推動設置三類污水收集池,分類收集處理游客及周邊居民的生活污水;建成湖光鎮污水處理廠,處理周邊學校、居民及湖光巖景區抽運的生活污水,確保生活污水不直排入湖;組織景區及時修復湖岸植被,進一步削減入湖污染量。生活垃圾等固體廢棄物日產日清和跟蹤保潔,確保固態廢物不入湖。
湖周添綠 碧水長清
隨著一系列生態保護和修復措施的有效實施,湖光巖湖的自然面貌得到了顯著改善和提升。水域面積呈現出積極的擴大趨勢。2024年最新數據顯示,湖光巖植被覆蓋面積為2.4平方千米,植被覆蓋率高達97.17%。
湖區零排污,實現水質的持續優化。近年來,湖光巖湖已連續多年保持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部分時段甚至達到Ⅰ類。
湖光巖景區環境不斷改善,帶動景區綠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去年,湖光巖景區接待游客約9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約2109萬元。
我市將以湖光巖湖入選廣東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為契機,開展湛江市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現狀調查,總結成效經驗并識別問題短板,制定美麗河湖建設目標及任務措施,為全面推進湛江市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做好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