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吳川飄色”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吳川泥塑”兩種非遺合體了!1月11日,由“吳川泥塑”湛江市級非遺傳承人董建國及其團隊精心創作的三座大型飄色造型泥塑作品,在梅嶺飄色展覽館驚艷亮相,為即將到來的新春佳節增添了文化韻味。
吳川“飄色”和“泥塑”兩種非遺首次合體。
11日,記者在梅菉街道梅嶺飄色展覽館看到,這三座泥塑作品分別是《六國封相》《西游記》和《觀音送子》,均是吳川飄色表演中的經典之作。其中,《觀音送子》為兩飄,人物造型溫婉細膩,色彩柔和;《西游記》為4飄,將唐僧師徒取經的傳奇故事生動呈現,人物動作神態惟妙惟肖;《六國封相》多達10飄,高達3.1米,場面宏大,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服飾細節精致入微。
這三座泥塑作品的人物普遍高0.9至1米。作品展現了吳川飄色高、精、險、奇、巧的特點,也體現了吳川泥塑栩栩如生、千姿百態、色彩絢麗的特點,讓人仿佛置身于飄色表演現場,感受到了傳統非遺文化的魅力。
董建國為泥塑作最后的完善。
據悉,吳川的飄色、泥塑、花橋被譽為吳川民間藝術“三絕”,技藝奇巧,遐邇聞名。2008年,吳川飄色被批準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吳川泥塑也于2008年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受邀為梅嶺飄色展覽館創作這三座泥塑作品的泥塑家,是“吳川泥塑”湛江市級非遺傳承人董建國及其團隊共12人,他們花費了約兩個月的時間,實現了“飄色”和“泥塑”兩種非遺的首次合體。11日,董建國對記者說,這是第一次采用吳川的傳統泥塑和飄色兩種非遺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創作,用一個作品體現兩種文化,旨在通過這一創新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和傳承這兩種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希望吳川的年輕一代,看到‘飄色’和‘泥塑’兩種非遺合體的作品,能夠記住傳統文化,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董建國說。
泥塑安放在沿路的玻璃罩中,向市民展示。
“這三座飄色造型的泥塑將安放在沿路的玻璃罩中,向市民長期展示,讓傳統非遺文化煥發新活力。”梅菉街道梅嶺社區黨委書記朱康振表示,梅嶺社區高度重視吳川飄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致力于打造飄色展覽館,通過墻畫和傳統老物件的形式,更好地展現吳川飄色的歷史變遷,目前,泥塑飄色展區已基本完工,街道兩旁的墻面也描繪了吳川飄色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墻畫,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他說,下一步還將繼續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之路,通過更多類似的活動和展覽,共同守護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