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鄉村新畫卷漸次鋪展,鄉鎮文旅融合持續“出新出彩”,本土優勢特色產品塑料鞋、羽絨、月餅、狀元貢米“出圈出海”……吳川市把開展“錨定百千萬 四季看變化”活動作為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在項目謀劃、推進、保障上不斷發力,推動標志性點位建設,加快完善文旅硬件配套設施,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做強傳統產業優勢,做強濱海旅游優勢,做強空港經濟區等產業平臺優勢,加速描繪“百千萬工程”新圖景。
近日,由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聯合組織的“錨定百千萬 四季看變化”媒體群眾觀摩團走進吳川,探訪吳川“百千萬工程”的最新進展和標志性點位變化,捕捉和記錄吳川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新圖景、新成效。
吳川黃坡鎮唐基村的“時光書屋”。
寫好綠美生態文章
描繪和美鄉村新畫卷
當日,媒體群眾觀摩團首站走進吳川市黃坡鎮唐基村,目光所至,嶺南風格民居與田園風光相映成趣,村內主次街巷干凈整潔,小公園里不時傳出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作為黃坡鎮鄉村振興示范帶內的村莊之一,唐基村已從幾年前的“臟亂差”搖身一變為當地“明星村”,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成效初顯。
唐基村鄉村振興公園分為黨建陣地、廉政陣地、法治陣地、文化歷史、生態公園等五大板塊。其中黨建陣地建設面積約50畝,由展覽區及道路、廣場、仿古圍墻、綠化亮化工程等部分組成。在該公園黨建陣地可以看到,這里綠植繁茂,愛護花草樹木的標語十分醒目,潔凈的仿古圍墻在綠樹紅花的襯托下更顯古韻之美,來到這里的人們不僅可以享受青蔥綠美之景,還可以通過展板了解唐基村的歷史淵源,細細體會“紅船精神”與南路革命紅色記憶。
唐基村多方整合資源,保證了村居整治的有序運行。全村道路已全部實現硬底化、綠化、亮化;排污地下管網化,污水集中凈化處理;環衛保潔體系完善,垃圾日產日清;禽畜圈養規范;綠化率高,園林美潔。樹立共享治理理念,搭建共享家禽集中圈養點6處、共460間,兩個自然村實現家禽圈養、人畜分離,被譽稱“五星級”雞舍。
當前,吳川市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政府統籌、央企助力、群眾參與,堅持規劃先行、節約集約,堅持示范創建、傳承創新,深度融合典型鎮村的創建內容,以交通干道沿線為主線路,從高鐵、高速、國道、省道的出口到典型鎮、典型村、景區景點,典型鎮到典型鎮、典型鎮到典型村的線路,打造吳川市級風貌管控提升示范帶,有序深入推進風貌管控提升示范帶沿線的人居環境整治、兩旁“三線”整治、亂搭亂建、裸露破舊房屋、撂荒地復耕復種、綠化補種等,推動示范帶風貌整體提升,助力宜居宜業美麗圩鎮及和美鄉村建設。
文旅融合“出新出彩”
千年古鎮煥發時代風采
媒體群眾觀摩團次站來到吳川市吳陽鎮吳陽歷史文化展廳。作為“百千萬工程”典型鎮美麗圩鎮“七個一”項目建設之一,吳陽歷史文化展廳(美麗圩鎮客廳)日前已完工,內部展陳布設也已完成。該展廳通過建筑本身與展品的陳列,回溯吳陽發展的軌跡,展示古鎮千年的文明歷史,提升人民的藝術品位,擦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金字招牌。
“吳陽歷史文化展廳是一個集文化展示、閱讀空間、市民休閑、游憩驛站等功能于一身的公共場所,”吳陽鎮文旅辦負責人介紹,吳陽歷史文化展廳始建于2023年5月,主體坐西北朝東南,高3層,混凝土框架結構,占地面積1573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705平方米。展廳的設計秉承在“屋頂之下”“開軒納微涼”的理念,以傳統的空間形式為出發點,結合地域性氣候特征的要求而建。
吳陽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華詩詞之鄉、狀元林召棠故里,吳川古有八景,吳陽獨占六景。鎮內文物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走進霞街村,千年古水道鑒江吳陽段天然江支流從村前面緩緩流過,村中的“狀元橋”牌坊吸引著游客打卡拍照。2023年以來,吳陽鎮搶抓實施“百千萬工程”機遇,積極實施“旅游旺鎮”發展戰略,依托“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品牌效應,整合狀元文化、盤活鄉村旅游資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已初步形成以“狀元故里”為中心點、涵蓋周邊古建筑群、古商埠的特色文化旅游帶,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助力鎮村高質量發展。如今,走進吳陽鎮,蜿蜒的古水道楊柳依依、流水潺潺,一個個美麗的庭院花草有序,居民怡然自得。美麗圩鎮客廳建設(吳陽歷史文化展廳)項目、美麗河道建設(南粵古驛道水道吳陽段)項目、入口通道(迎賓大道)、美麗示范主街(吳陽二街)建設項目、吳陽農貿市場等項目已建設完成,還有中山紀念堂(鄉村振興歷史文化活動中心)修復項目、古水道游客服務中心項目、吳陽鎮南城門修繕工程項目、吳陽鎮古鎮歷史足跡步道建設項目等正在積極推進,不久后,吳陽鎮整個片區將完成全新蝶變,煥發古城新活力。
特色產品“出圈出海”
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新引擎
媒體群眾觀摩團第三站前往位于吳陽鎮的廣東東農實業有限公司調研。該公司現有大米、河粉和蔬菜自主品牌“俏農民”,是一家集優質糧食作物研發、種植、貯藏、加工、銷售“五位一體”的現代農業龍頭企業,是《廣東天然富硒稻谷》團體標準起草單位之一和廣東省科協天然富硒土地資源科技成果轉化聯合體成員單位。公司種植生產的狀元貢米、可可香米、棗紅米、杞黑米等產品,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曾榮獲廣東·東盟農產品交易博覽會農產品金獎,俏農民品牌產品屢屢“出圈”。
當前該公司正在謀劃進一步發展稻米精加工和副產品開發,延長稻米加工的產業鏈條,提高稻米產業附加值,為當地鄉村產業振興作出新的貢獻。
塑料鞋產業是吳川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有“中國塑料鞋之都”的美譽,全市有塑料鞋制造企業近400家,年產能達25億雙。目前吳川塑料鞋產品有EVA時尚鞋、涼鞋、拖鞋2000多個款式,出口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吳川市塑料鞋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吳川塑料鞋相關產業直接從業人數超過3萬人,塑料鞋年產值80億元,穩定鞋業發展,對保就業、保稅收、保增長意義重大。吳川未來聚力做好鞋集聚、鞋升級、鞋鏈條、鞋市場、鞋文化五篇文章,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引進推廣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產工藝,研發新產品,提升附加值,推動“小拖鞋”跑出“大賽道”,實現引領潮流、出海“破圈”。
在中國羽絨行業中,吳川羽絨以原料充足,絨朵大,蓬松度高著稱。此外,吳川市成立了羽絨知識產權聯盟,為行業內專利數最多的產區。吳川是全球羽絨主要產區及聚集地,現有企業105家,其中上規企業17家,現有從業人員近萬人,年生產加工原毛4萬噸,產量占全國約15%,占全球約11%。經過多年發展,吳川已形成了鴨鵝養殖、絨毛加工、羽絨制品生產、銷售等成熟完善的羽絨產業鏈條,羽絨產品出口歐美、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吳川黃牛”“吳川橘紅”“吳川火龍果”“吳川對蝦”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厚植縣域經濟發展新引擎。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