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始終是人大代表心之所系。教育、醫療、養老、校外托管……在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會場,湛江市代表團多位省人大代表帶著從基層一線的體察,圍繞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或積極發言、或提交高質量建議、或通過媒體采訪發聲。這些建議,凝聚著人大代表為民“代言”的拳拳之心,飽含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談教育:“松綁”縣域中學,推動產教融合
“當前我省存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的問題,縣域中學往往成了被遺忘的角落。”省人大代表關華珍說,縣域中學校舍陳舊,設施設備更新慢。學校缺乏管理自主權,教育基層和教學一線反映最多的是,對學校管得太多、激勵不夠、保障不夠、管理機制不健全。教師結構性缺編是常態,特別是心理專業教師緊缺,滿足不了日益增多的學生心理問題疏導和教學工作的需求。學校在招聘、崗位設置、職稱評聘和調動教師上缺乏自主權,需要多個部門交叉組織實施等。
為此,她向大會呼吁,傾斜支持欠發達地區縣中的標準化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縣中辦學活力。堅定不移地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落實縣中辦學主體地位,真正釋放縣中教育改革的活力和動力,構建“政府管教育、學校辦教育、社會評教育”的新型關系。
省人大代表程志軍則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鼓與呼。她說,湛江石化、鋼鐵等產業龍頭吸引國際國內產業鏈的上下游大型企業的潛力十分巨大,以前端產業為基礎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實現與珠三角的優勢互補前景十分廣闊。但目前,市場需求跟培養要求還不夠緊密。職業學校面向市場、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水平不夠,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內容和實習環節,跟不上產業布局調整的步伐,人才的培養目標不適應戰略性新興企業的用人要求。
她建議,由政府相關部門推動,在湛江市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內建立產業學院或產教融合基地。把企業與職業院校連接起來,讓企業有人才用,讓學生就好業,讓湛江的職教人才、技術工匠不外流,實現企業與職業院校雙贏。
談校外:托管機構有待加強監管
近年來,面向中小學生提供用餐、午休、看護、接送等服務的校外托管機構發展迅速,在幫助學生家長解決接送、食宿問題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有著切實的現實需求。然而當前中小學校外托管機構入行門檻較低,服務質量良莠不齊,其中食品安全、住宿安全以及學生管理安全成為群眾關注的重點民生問題。
省人大代表張錦通過實地走訪發現,一些托管機構不具備辦學資質,卻隨意開設各類輔導課程,為校外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提供場所。提供餐飲服務的部分托管機構未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等,工作人員衛生意識淡薄,食品安全隱患大。此外,一些機構還存在消防設施不齊、環境衛生不達標等問題,由于屬地部門協同不夠,存在監管真空。
“校外托管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涉及工商、教育、消防、衛生防疫等多個職能部門。建議省級層面出臺統一的學生托管行業管理規范,指導各縣(市、區)出臺地方《學生校外托管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明確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在規范校外托管機構的管理職責,切實發揮政府職能,保障托管學生的權益,促進校外托管機構健康發展。”張錦說。
此外,他建議政府制定托管機構經營者的資質標準和培訓計劃,設立明確的準入門檻,明確運營場地要求、餐飲服務、住宿條件、消防安全、衛生要求,從業人員資格等行業標準,確保經營者具備必要的素質和技能。同時,校外托管機構主要負責人作為托管學生安全第一責任人,要承擔托管期間學生的食品安全、疾病預防控制、消防安全等責任,依法登記法人資格,與學生監護人簽訂校外托管服務協議,制定和落實各項安全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兼職的安全管理員,防止發生安全事故。
談養老:提升行業規范性,充實護理人才隊伍
我省已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省人大代表鄭漢文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基層養老事業遭遇突出的瓶頸,如養老服務機構管理不夠規范,養老護理員缺乏、結構不優等問題,制約我省養老事業與服務的順利布局和發展。
以湛江市為例,我市高齡老人大約是22萬人,按照護理人員與老人最大比例1:20測算,全市約需要1.1萬名護理員。但是,目前登記在冊的持證護理員僅800多人,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而且,由于老人照護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社會認同低、工資待遇差,養老服務行業難吸引高素質人才。”鄭漢文說,目前行業內持證養老護理員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年齡偏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員占60%左右,以40-50歲的女性為主。另有一些無證人員,由于基層養老服務行業尚未建立養老護理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和補貼制度,普遍缺乏進修、考證的意愿。
鄭漢文認為,應該完善我省養老服務政策法規與行業標準,規范養老服務機構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從各層面提升養老服務行業的規范性和專業性。
其次,建議省政府加大對基層養老事業的資金投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大城市優質養老服務機構吸引到區、縣、鄉,鼓勵他們承運、開辦連鎖院所,在解決五保戶、低保、困境家庭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基本照護的同時,給予這些機構一定的銷售專業化、多樣化服務的自由度,以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養老需求,也為養老服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條件。
更重要的是,加大養老服務隊伍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建議將養老服務管理和護理員列入我省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和政府補貼性培訓目錄,推進中高等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等院校開設養老服務與管理、家政專業,支持開放大學在養老、家政等領域開展非學歷培訓,鼓勵培育產教融合型養老服務企業,支持建設一批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另外,為了吸引、鼓勵年輕一代進入養老服務行業,政府可設立優秀畢業生學費減免項目,與有志青年專業人才簽訂3-5年留任市、縣、鄉鎮養老服務部門和機構工作的協議,以充實基層養老服務專業化人才隊伍,走出基層老齡事業專業人才短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