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市各地積極行動,廣泛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新春慰問活動,營造出歡樂祥和、團結和諧的節日氛圍。(1月20日《湛江日報》)
春節,是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溫馨時刻,也是匯聚愛心、傳遞溫暖的重要契機。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時節,我市積極開展各類新春慰問活動,把關懷與溫暖送到勞模工匠、困難職工、環衛工人、公安民警等群體之中,成為迎新春最美底色。
走訪慰問,“問”是關鍵。在慰問中不能只“走”不“問”,還需通過“問情”“問需”“問計”“問效”,才能了解慰問對象的所急、所盼、所望。
要聚焦“困難”,讓慰問更有溫度。從慰問對象來看,既有困難群體,也有基層干部。做好新春慰問,要聚焦“困難”,不僅要送慰問物資,更要與被慰問者進行面對面、心貼心交流,有針對性地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讓慰問更有溫度。要注重從拉家常中聽出“弦外之音”,設身處地站在被慰問者的角度,讀懂他們最真實的想法。如此,才能打開話匣子、溫暖心窩子。
要聚焦“問題”,讓慰問更顯實效。新春慰問,不光要“問”,更應著力于“答”。要聚焦“問題”,將走訪慰問作為“尋策”良機,認真聽取不同群體的工作建議,訪出工作“真經驗”,尋出發展“金點子”,使走訪慰問變為主動尋“策”問“計”的生動實踐。對被慰問者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的難題,要通過后續的“回頭看”“跟蹤辦”,使送溫暖成為“常溫”“恒溫”。
這一系列新春慰問活動,是社會凝聚力的生動體現。它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無論身處何種崗位,無論境遇如何,都被這座城市所牽掛、所重視。在慰問活動傳遞的溫暖中,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社會的向心力與凝聚力也在悄然提升。
這種關懷與溫暖,更應化作一種長期的、持續的行動。春節慰問只是一個縮影,我們需要將對各類群體的關心融入日常工作與生活的點滴之中。比如,建立常態機制,對于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進行動態跟蹤,確保及時發現新問題并予以解決;對于為城市默默奉獻的勞動者,在平日里給予更多的尊重與支持,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提升他們的職業認同感。同時,我們還應鼓勵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關愛行動中來。企業可以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為困難群體提供就業機會與物質援助;社會組織能夠組織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給予精神慰藉與生活幫助。當全社會形成一股關愛他人、互幫互助的熱潮,“溫厚湛江”將更具溫情、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