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三月的春日,清晨霧靄沉沉,晌午時分,霧氣消散,春陽和煦。此時,我們三五同事相約一同到吳陽小鎮田坉村農家果園摘果。
本來,新學期伊始,家住該村的珍姐就熱情地邀請我們去她大伯家的果園摘果,可人人工作繁忙,便計劃等“三八”節那天再去,誰料遇上倒春寒,冷雨連綿,終未能成行。我滿心失落,無奈地嘆道:“唉,別說去遠方踏春了,近在咫尺的都去不了。”
終于在這個晴好的春日,我們來到了田坉村。田坉村是一座寧靜秀美的小村莊,河水悠悠環繞,土地肥沃豐饒。村邊一片果園,果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環村小路上,一幢幢嶄新的樓房錯落有致,格外引人注目;一座座農家小院干凈整潔,彌漫著溫馨的氣息。在“同心圓”文化廣場上,老人們一張張淳樸的笑臉,寫滿了生活的滿足與安然,有的圍坐著拉家常,有的專注地下著棋,怡然自得。
我們抵達青棗園時,珍姐早已泡好了熱氣騰騰的普洱茶。我輕抿一口醇厚的茶水,吹著午后輕柔的春風,頓感身心愜意。放眼望去,滿園的青棗樹大多枝干略顯纖細,就像一位位歷經艱辛剛剛完成艱巨使命的戰士,帶著幾分疲憊。參差不齊的枝椏間,淡青色的果子稀稀疏疏地掛著,宛如遺落在枝頭的晨星。
落到土地上的青棗,不少已經熟透腐爛,悄然融入泥土,化作滋養果樹的養分。我隨手摘下一顆放入口中,那種清甜味已悄然淡去,不過雪白的果肉依舊細膩晶瑩,脆嫩爽口,充沛的汁水在齒間迸發,亦有一絲別樣的清新之感。我們采摘了些許青棗,大伯執意不肯收錢。
陽光透過青棗樹散落下來,大伯的身影與那質樸的青棗樹融為一體,憨厚而低調。他笑著說道:“你們來得晚了,遲長出的青棗不太好吃,不如去摘沃柑,正清甜可口!”
我們滿懷期待地前往沃柑園。夕陽西下,余暉為沃柑園勾勒出一層金邊,沉甸甸的果實掛滿枝頭,每一個沃柑都像是被精心裝扮過,披上了一件璀璨奪目的金色華服,在微風中輕輕晃動,閃爍著迷人的光澤。
我迫不及待地摘下一個,只見它表皮圓潤光滑,黃澄澄的顏色十分亮眼,似乎可以看到里面的果肉。輕輕剝開,果皮薄得如同紙張,果肉飽滿緊實。放入口中,果肉瞬間在舌尖化開,甜蜜的滋味迅速在全身蔓延開來,一直甜到了心坎,指尖間還遺留著淡淡的橘香,讓人不禁感嘆,不虛此行,晚來總比不來好。
我們專挑向著陽光生長的果樹采摘,那些沃柑在陽光的沐浴下,摸起來還帶著溫熱。此時,我們也早已汗流浹背,外套脫了一件又一件。盡情品嘗之后,我們便興致勃勃地擺姿勢拍照。美女妮妮面色緋紅,如同春日盛開的桃花,身段輕盈曼妙,姿勢百千,如同青春洋溢的美少女。
之后,我們坐在橘子樹下談天說地。三句不離本行,我們由果樹又談到教書育人上來了。流年暗換,我們在這小鎮從教已二十余載了,那些曾經看似瑣碎繁雜的教學任務,那些千頭萬緒的班主任工作,此刻回憶起來,如橘香淡淡。
暮色降臨,我們提著果子回家,那個愜意悠然的摘果春日永遠地定格在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