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藍水、江蘇海力等龍頭企業入駐,成功打造海洋產業“鏈主”;湛江灣實驗室成功研發全球首個漂浮式動力定位養殖平臺“湛江灣1號”;“軍港之夜”艦艇秀、城市藝術光影展唱響文旅強音;莫村等一批村莊如火如荼創建典型村,開發精品民宿、特色餐飲,農村越來越令人向往;湛江海灣大橋今年7月擬免費通行,廣湛高鐵(坡頭段)主線貫通……
翻開2025年坡頭區政府工作報告,一樁樁事關坡頭發展的大事、喜事躍然紙上。這如同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每一筆都勾勒出奮斗者鏗鏘的足跡。
建造中的《軍港之夜》舞臺區和觀眾區。記者歐陽澤 攝
2024
坡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2024年,在坡頭建區四十周年這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時間節點,坡頭人以“拼”的姿態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疾馳,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全面落實國家穩增長一攬子增量政策,抓投資、上項目、促消費貫穿全年,經濟運行呈現出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趨勢。各項經濟指標在承壓中穩步發展,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400億元大關。
工業經濟同步實現量和質雙提升。湛江卷煙包裝、江蘇藍水等31個區屬工業項目加快建設,產業園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新增規上工業企業9家,規上工業企業達76家,接近歷史最多水平。特別是江蘇藍水、江蘇海力等龍頭企業入駐,與中海油湛江分公司一道,開啟坡頭海油、海工裝備“兩條腿走路”的時代,海洋經濟成為拉動增長的重要引擎。
坐擁湛江高新區海東園區,坡頭爭當創新發展“先行軍”,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2024年,建成湛江市首個市級海洋孵化器,“粵西數谷”大數據產業園首期建成。湛江灣實驗室成功研發“湛江灣1號”“海塔1號”,在細分行業成為全球首例,多個海洋牧場裝備研發成果在國內實現“零的突破”。以湛江灣實驗室為主體,打造“創新聯合體”運營模式,破解科研成果轉化落地難題,經驗做法作為全市唯一入選全省基層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推廣。
城區面貌日新月異。機場高速全線貫通、廣湛高鐵(坡頭段)主線貫通、東盛大道南及海盛路(一期)建成通車,全區7個鎮街均實現“15分鐘上高速”。海東新區起步區首開區綜合開發、南油“三舊”改造項目穩步推進。城鄉的肌理在細微處煥發新生。坡頭鎮、龍頭鎮積極開展典型鎮建設,打造特色商業街、美食街,圩鎮的“煙火味”越來越濃。
民生答卷的一組組數字間,寫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動注腳。去年,坡頭區財政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城鎮新增就業4132人,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同比增長5.03%。新建公辦小學1所,增加學位1350個,高考本科上線人數同比增長14%。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海東院區落成,湛江一中、廣東醫科大學項目建設進入最后的攻堅階段,湛江最優質的醫院、中學、大學都建在坡頭百姓的家門口。深化“民生訴求平臺”運用,平臺累計辦理事件9217件,“智治”小場景解決民生大問題。
莫村打造的西頭村景觀湖公園。記者李忠 攝
2025
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
“立足湛江城市擴容提質主戰場和高新產業發展主陣地的發展定位,努力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中闖出新路子,在推進全面綠色轉型中實現新突破,在推進深化改革開放中培育新優勢,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展現新作為。”在坡頭區十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清晰描繪了新一年坡頭發展藍圖。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重點做好7個方面的工作:
搏信科技生產線上,工作人員有序開展作業。 記者張鋒鋒 攝
關鍵詞1:擴內需
落實擴大內需戰略,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增長。2025年全區擬安排重點項目88個,其中省、市重點項目35個,完成投資114.46億元。打響“看好坡頭,投資坡頭”品牌,全面實施“招商引資二十條”政策措施,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以資引資”撬動金融資源和社會資本進入本地投資創業。全年招商引資簽約項目金額130億元以上。
開展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大力發展首發經濟、藍海經濟、文旅經濟、銀發經濟等。全力打造湛江奧體中心“城市全民健身聚集地”,支持中體產業舉辦各類演唱會、體育賽事。支持旅投集團加快推進湛江灣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及配套項目,推動“軍事主題光影秀”升級,著力打造沉浸式軍事主題文旅項目。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和地攤經濟,做旺奧體中心夜市。
坡頭城市藝術光影展精彩上演。 記者歐陽澤 攝
關鍵詞2:向“新”力
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瞄準生物制造、海上新能源、人工智能、數字算力、低空經濟、應用型機器人等產業方向,不斷壯大新興產業。培育海工裝備、生物醫藥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動高新區海東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建設齊頭并進。優化“實驗室+平臺公司”模式,以海工裝備產業為著力點,加快形成“前室后廠”的科研轉化鏈條。
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把創新落到企業上、產業上、發展上,加快形成創新優勢,奮力建設一個靠創新進、靠創新強、靠創新勝的現代化新坡頭。
坡頭區龍頭鎮山口村蓮霧種植基地,村民采摘反季節成熟的蓮霧。記者李忠 攝
關鍵詞3:激活力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有效激發經濟發展活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穩妥推進南三林場、鹽場和乾塘林場改制,盤活集體資源,推動企業做大做強。落實工業類項目“拿地即開工”“全程代辦”等措施。健全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免申即享”機制,推動民營企業“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接近100家,培育產值超10億元企業2家。
用好荔灣對口幫扶協作力量,在產業項目導入、園區開發建設、聯合招商引資、利益共享機制等方面協同聯動,打造緊密型產業共同體。
坡頭區龍頭服務區服務樓。記者歐陽澤 攝。
關鍵詞4:以“典”帶面
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在統籌推進強縣興鎮富村上加力提速。做好土特產文章,實施“一村一品”,做大做強南三對蝦、官渡生蠔、乾塘蓮藕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培育一批有較強影響力的名特優產品。培育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推動典型村串珠成鏈。
持續鞏固提升坡頭鎮、龍頭鎮典型鎮建設成果,加快官渡鎮、乾塘鎮、南三鎮典型鎮建設。高質量打造15條風貌提升示范帶,打造示范帶精品路線,全力建設第三批典型村。
推進海東新區起步區首開區綜合開發,加快建設南油(首期)“三舊”改造工程,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打造城市更新樣板,構建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
湛江市第二中學坡頭附屬學校。記者張鋒鋒 攝
關鍵詞5:綠美坡頭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持續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完成林分優化200畝、新造林撫育1040畝,力爭新種苗木14萬株以上。全面落實林長制,推進森林城鎮、森林鄉村、綠美古樹鄉村和綠美紅色鄉村建設,打造“開門見綠、推窗見景”的城市生態開放空間。持續開展“紅樹林之城”建設,做活林下經濟。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全力做好鎮村污水治理,加強入河排污口規范化管理。推進奧體中心海灘、南三島東岸沙灘提質增效,加快建設湛江灣坡頭片區美麗海灣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甘村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及生態修復項目,啟動南三島海堤修復。
湛江海灣大橋。記者歐陽澤 攝
關鍵詞6:保民生
著力保障改善民生,推動發展成果普惠共享。穩步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深化長者飯堂的建設和運營。完善生育支持體系,健全普惠多元托育服務體系。實行殯葬行業減項降費優服務,加快推進生態公墓園建設。
做好穩就業與人才工作,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圈。強化就業困難人員幫扶,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深耕“校地企合作”,加大產業“新工匠”培養力度,讓人才與產業雙向奔赴。
全力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加快推進全齡段、高水平教育資源配置與教育陣地建設,推動廣東醫科大學海東校區、湛江一中新校區加快建設。
大力推進區內綜合醫院、社區醫院等重點區域覆蓋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支持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海東院區建設高水平現代化院區,推進緊密型城鄉醫聯體建設,大力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
關鍵詞7:護穩定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營造安全穩定發展環境。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統籌推進礦山、危化、交通、燃氣、漁業船舶等重點領域安全整治提升,嚴防各類事故發生。強化食品藥品全鏈條監管,堅決守護好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深化“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風險源頭防控,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突出為民導向,推動創建“文明城市”向建設“城市文明”轉變,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見成效出成果。
“數”讀坡頭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407.42億元,首次突破400億元大關。
●35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27.7%,排名全市第一。
●固投總量連續4年穩居全市“第一方陣”。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14億元,同比增長2.6%,增速位列全市第二。
●湛江高新區上榜“國家高新區上市公司創新能力百強園區”榜單。
●“塘尾生蠔”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增至6個。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93億元,同比增長4.9%。
●所有行政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超過10萬元,15個典型村超過20萬元,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
●2024年,全區實有各類市場主體2.47萬戶,歷年最多。
●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國資收益同比增長36倍。
●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2.09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海螺工作室麻斜街道聯絡站獲評省“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先進單位。
2025目標
今年坡頭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同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