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遞社會溫暖,3月29日,霞山區新園街道社工站、新園街道團工委聯合廣東醫科大學新園社區志愿服務隊,在街道長者飯堂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手作關愛主題活動。
據悉,本次活動邀請了部分困境家庭參與,通過傳統美食制作與文化互動,讓特殊群體在節日氛圍中感受關懷與陪伴。
活動伊始,社工通過圖文講解與趣味問答,向參與者普及了清明節的歷史淵源、傳統習俗及青團的文化寓意,在互動中深化了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慢慢旋轉收口,這樣餡料才不會漏出來”“小朋友的創意造型真不錯!”在大學生志愿者手把手的指導下,翠綠的面團逐漸變成圓潤的青團。豆沙的甜香與咸蛋黃的鮮香交織,親子協作的歡聲笑語充盈整個空間。“這是我第一次和孩子一起做青團,既學到了傳統文化,又認識了新朋友。” 一位參與活動的女士邊捏制青團,邊感慨道。
活動現場,身著紅馬甲的大學生志愿者成為亮麗風景線。他們不僅協助布置場地、引導簽到,更化身“文化小老師”和“手工指導員”,展現了青年一代的奉獻擔當。
據介紹,此次活動精準聚焦困境家庭需求,創新采用“文化體驗+心理療愈”模式。經統計,參與者對清明習俗認知度提升至90%,所有家庭均完成創意青團制作,其中部分青團還將贈送給社區獨居老人。新園街道后續將深化“文化助困”服務品牌,深化移風易俗宣傳,讓更多困境群體在傳承文化中感受社會溫暖。
湛江晚報、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