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最后一班渡船

2025-04-07 12:40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葉創成

春分這天,天還未亮透,老陳已佇立在渡船駕駛艙里。海風裹挾著獨特的咸澀氣息,吹過他古銅色的臉龐。紅樹林隱匿于晨霧之中,若隱若現,幾只早起的白鷺掠過水面,翅膀拍打出細碎的水花。這是最后一班渡船了,他想。

2025年3月20日,是載入徐聞縣冬松島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島民世代翹首以盼的冬松島大橋,終于建成通車;7300多名鄉親,將告別“靠渡船出行、看潮汐往返”的百年困境。他們的出島時間,將從1小時縮短至10分鐘。

老陳今年67歲,土生土長的海島人,在冬松島至和安碼頭的輪渡航線上,整整掌舵32個春秋。他曾載著島民們的柴米油鹽、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在1.5海里的碧波間來回穿梭。今天,他的心情五味雜陳:既為島民們迎來大橋通車而高興,又為自己即將告別多年的渡船生涯,而心生一絲悵惘。

7時正,是渡船首班啟航時間。老陳像平時一樣準時啟動發動機,渡船緩緩駛離海島碼頭。往常這個時候,船艙里總是擠滿人,有挑著漁獲的漁民,有背著書包的學生,還有趕著去鎮上買菜的阿婆。可今天,只有零星幾個乘客,他們臉上都帶著笑意,談論著即將通車的大橋,話語間滿是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渡船駛過平靜的海面,遠處隱隱傳來喧鬧聲。老陳抬眼望去,只見大橋上彩旗飄揚,人頭攢動。島民們早早聚集在橋頭,有的扶著年邁的父母,有的牽著年幼的孩子,有的甚至全家出動。那陣勢,像是奔赴一場盛大的節日慶典。他們的笑聲、歡呼聲隨著海風飄來,與渡船的引擎聲交織在一起。

老陳望著眼前熱鬧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微涼的風掠過他的耳畔,仿佛帶來過去的記憶——他想起那些風雨交加的日子。每逢臺風肆虐,渡船停航,島上的病人出不去,外面的醫生進不來,只能靠電話遠程指導用藥。數年來,他駕駛渡船,憑著過硬的技術,頂著風浪,向島外送出幾百號急危重癥病人,為島民們撐起一條生命的航線。

記得一年深夜,島上東塘村一位孕婦臨盆。接到求助電話后,老陳心急如焚,他立刻啟動應急快艇,摸黑將孕婦送往鎮衛生院。快艇還未靠岸,嬰兒的啼哭聲音已經傳來,臍帶仍未剪斷。幸好,醫護人員早在岸邊等候,迅速將母子送上救護車。那一刻,老陳既慶幸又心酸。他知道,交通不便像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每個島民的心頭。如今,大橋建成通車了,這樣的境況終于成為歷史,島民們的生命線不再受風浪的左右。

渡船緩緩靠岸,老陳嫻熟地系好纜繩。不遠處大橋上的喧鬧聲愈發清晰,碼頭上,幾個老熟人正等著他。“老陳,最后一班啦?”有人喊道。老陳笑了笑,眼眶卻有些發熱。是啊,32年風雨兼程,這真的是最后一班了。從今天開始,那座橫跨碧波的大橋將取代他的渡船,成為連接冬松島與外界的新紐帶。

上午11時30分,大橋正式通車。頓時,鑼鼓喧天,醒獅起舞,禮炮怒放,汽笛齊鳴。蜂擁而來的島民們扶老攜幼,在橋上漫步,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位后生慢慢推著坐在輪椅上的祖母,指著橋的另一端說:“阿嬤,今后我帶你去鎮上看雷劇。”而老人激動地即時唱起雷歌“慶祝海島橋開通,全島歡騰勝過年……”深情而略帶沙啞的歌聲隨風飄散,像是為這座大橋奏響第一支歡快的旋律。

老陳站在歡樂的人群中,望著這座承載著數代人夢想的大橋,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遠遠望去,大橋在陽光中熠熠生輝,像一條巨龍橫臥天塹。紅樹林間,白鷺翩翩起舞,仿佛在為這座大橋的誕生獻上祝福;橋上的彩旗在風中獵獵作響,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冬松島的新生;海浪輕輕拍打著橋墩,發出輕輕低語,仿佛在為這一刻譜寫一首希望的贊歌。

夕陽西下,海面上泛起金色的波光,映出大橋雄偉的輪廓。紅樹林披上晚霞的衣裳,白鷺歸巢,在樹梢間歡快地鳴叫。老陳用盡全身力氣,把船錨狠狠拋向海中,穩穩停靠好渡船,而后依依不舍地離開碼頭。渡船退役了,但他清楚,自己的人生將隨著這座橋的建成,開啟新的篇章。

冬松島,又名單松島,島之名有一段美好的來歷。傳說很久以前,島東有一棵松樹又高又大,四季常青,漁民在海上駛船或捕魚,都以這棵枝繁葉茂的松樹為航標。松樹在數次臺風中堅強屹立,島民有感于它的堅韌不拔,遂以松樹命名海島,并寄予美好期許。如今,大橋的建成,讓這棵松樹的堅韌精神化作了現實,為冬松島帶來了新的生機。這座4.8平方公里的海島,如同鑲嵌在碧藍海面上的一顆翡翠,不僅承載著島民世代相傳的堅韌與期盼,更蘊藏著無限的發展潛力。

冬松島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盛產對蝦、烏賊、章魚、青蟹、花蟹、鱔、螺貝等海產品。村民的經濟收入主要以捕撈業、淺海采海、養殖業為主,而這些產業,也將因大橋的通車迎來前所未有的繁榮興旺。

早在大橋通車前,冬松村未雨綢繆,將發展目光投向文旅產業。2023年,村里已投入37萬元,將閑置的敬老院改造為當地第一座民宿“漁家小院”。“漁家小院”靜靜地依偎在大橋旁邊,既保留了海島傳統建筑的古樸韻味,又融入現代生活的舒適便捷。游客在這里可以感受潮起潮落,或者了解關于海島的美麗故事;還可以踏浪觀海,或者聆聽紅樹林的科普知識,揭開大自然的奧秘。大橋通車后,這座小院將成為更多游客探索冬松島的起點,也為島民們鋪就一條通往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夜幕降臨,老陳緩步走上橋面,極目眺望這片熟悉的土地,感慨萬千。橋上的燈光如星辰般閃爍,倒映在海面上,與遠處的漁燈交相輝映。大橋之上,一輛輛汽車緩緩駛過,車燈劃出一道道流動的光影,像是為這座大橋注入新的生命力。

海風輕拂而過,帶著咸腥的氣味。老陳站在橋邊,向海島的東面望去。他深吸一口氣,恍惚間,又聞到空氣中,那若有若無的松樹清香。傳說中的那棵松樹,好像依然屹立在海島的東邊,默默地見證著這片土地的滄桑巨變。

此時此刻,老陳想起了他的兒子。如今大橋通車,交通便利,或許離鄉打工的兒子,會回鄉創業,并把外面的先進理念帶回家鄉。他也想到了島上的年輕人,他們無需像自己一樣守著渡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應走出海島,學習知識,將來為家鄉貢獻力量。剎那間,老陳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仿佛看到了冬松島的未來——一個充滿活力與機遇的新時代。

“老陳,以后有什么打算?”一個熟悉的聲音從身后傳來。他回頭一看,是老友阿強。

老陳沒有立刻回答,只是笑了笑,目光注視著橋的盡頭。夜色中,大橋的燈光如星點般灑向遠方,與海浪的波光融為一體。他明白,這座橋將不僅改變冬松島的面貌,也改變他和島民們的生活。

阿強走到他身旁,兩人并肩而立,靜靜地望著遠方。此時,海水輕輕撫著岸邊,發出柔和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海島的百年故事。遠處,一輛汽車的燈光漸漸消失在橋的另一端,留下一道淡淡的光痕。

老陳低下頭,看了看自己粗糙的雙手,那是多年掌舵留下的痕跡。他輕輕握了握拳,又松開,仿佛在告別什么,又仿佛在迎接什么。

“走吧,”阿強拍了拍他的肩膀,“天晚了。”

老陳點點頭,轉身與阿強一起,沿著橋面緩緩走去。他們的身影漸漸融入橋上的燈光,與遠處的海天連成一片。

橋的盡頭,燈光璀璨明亮,照亮了前方的路。他們沒有回頭,繼續向前走,腳步堅定而從容。

編輯:何海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徐聞菠蘿喜獲豐收,地頭價每公斤3.5 元以上
  •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祭英烈活動舉行
  • 大唐雷州發電公司一季度實現“滿堂紅”
  • 熱火朝天!湛江首屆水上運動嘉年華預熱中
  • 廉江市婦聯開展“情系兒童 守護成長”關愛未成年人系列活動
  • 湛江灣海底隧道無砟軌道完工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