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滿載6.83萬噸煤炭的中國籍“神華806”輪靠泊雷州大唐電廠碼頭,早已等候在岸邊的湛江邊檢站執勤四隊民警快速登輪辦理通關手續。
“這里是粵西地區重要的能源基地,擔負著雷州市及其周邊地區的主要供電任務,煤炭通關時效是保障能源保供的關鍵。”執勤四隊教導員丁大衛介紹。
聯合巡查檢查
量體裁衣按下通關“快進鍵”
“外輪提前12小時靠泊,每船次可為企業節省滯期費約5萬元!”大唐電廠燃料管理部主任許保芳展示的數據,猶如一把精準的標尺,清晰衡量出邊檢機關提質增效帶來的顯著成果。該站執勤四隊準確分析電廠能源保供的迫切需求,量體裁衣,建立起“一企一策”精準勤務保障機制,并結合工作實際推出“三零三即”通關模式:保障船舶到港作業“零等待”、手續辦理流程“零拖延”、問題解決“零投訴”。真正做到船舶申報后立刻進行檢查,檢查完畢馬上放行離開,離開之時手續全部辦結。
2024年夏季,正值能源保供的關鍵時期,巴拿馬籍“恒山天空”貨輪因臺風“摩羯”肆虐延誤抵港。船舶不能按時到港對企業意味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該站執勤四隊迅速響應,即刻啟動應急預案,積極協調海關、海事等多部門,開通“緊急通道”,踐行“船到人到、隨到隨檢”的承諾,僅耗時1.5小時,高效完成全船23名船員的入境手續辦理,成功保障6.8萬噸電煤及時接卸。這樣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的場景,在該站執勤四隊的日常工作中早已成為常態。自2022年首艘外籍船舶入境大唐雷州電廠碼頭,湛江邊檢站高效保障出入境船舶160余艘次,累計為電廠節約中轉運輸成本超7.7億元,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移民管理警察辦理手續
智慧管控筑牢安全“防護網”
在湛江邊檢站執勤四隊勤務值班室內,大屏幕上“智能口岸管控系統”實時播放,港區的一舉一動都在值班民警的掌握之下。三維電子圍欄、紅外成像監控、無人機立體巡查……一系列高科技警用裝備構建起全方位、無死角的立體防控體系,做到“船舶軌跡清晰可追溯、人員動態實時能掌控、風險隱患提前可防范”。
“發現可疑漂浮物!”去年6月的一次夜巡中,碼頭高清監控捕捉到異常畫面并傳回勤務值班室。該站執勤民警立即啟動聯合處置機制,與海事部門緊密協作,及時查處外輪違規排污事件。針對電廠口岸開放泊位眾多、管控難度極大的現實難題,湛江邊檢站大膽創新,推行“五聯工作法”,實現信息互通有無、風險共同研判、勤務協同聯動、問題聯合處置、培訓攜手開展,年均開展聯合演練20余次,確保口岸臨開以來連續4年安全穩定,未發生任何事故。
此外,湛江邊檢站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隨時為企業答疑解惑;建立外籍船員醫療救助機制,全力保障船員健康;口岸臨時開放以來,累計解決企業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45個,收獲錦旗感謝信23面(封),警企關系愈發緊密。
滿載煤炭的船舶靠泊。
協同發展繪就共贏“新圖景”
站在大唐電廠觀景平臺極目遠眺,3000噸級重件碼頭升級謀劃推進。近年來,湛江邊檢站緊跟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步伐,主動融入,深度參與口岸發展規劃論證,提出諸如優化邊檢查驗設施等極具價值的建議6條,均被相關部門欣然采納。針對企業拓展國際業務的迫切需求,熱心宣介《出入境政策指南》,悉心培育“邊檢聯絡員”隊伍,為進一步拓展雷州半島西部海域貨運通道,開通烏石對越南貨運班輪,支持滿足烏石片區重大項目建設、生產和發展,貢獻邊檢力量。
2024年,雷州大唐電廠成績斐然,年發電量99.82億千瓦時,利用小時在粵西六廠位列榜首,年產值37.66億元,強勢帶動雷州地區GDP增長4-5個百分點。這份耀眼成績單的背后,離不開湛江邊檢站移民管理警察365天如一日的默默守護:全年驗放出入境船舶108艘次、員工2200余人次,查驗證件實現“零差錯”,服務滿意率始終保持100%。
潮涌南海千帆競,奮楫揚帆正當時。湛江邊檢站將以“國門名片”彰顯忠誠本色,用“警察藍”全力護航“電力綠”,在新時代移民管理事業的壯闊征程上,持續書寫著服務大局、護航發展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