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坎金沙灣海域揚帆啟航。 記者 郎樹臣 攝
4月19日上午9:00,由廣東省社會體育和競賽管理中心指導,湛江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赤坎區人民政府主辦,赤坎區文化旅游體育局、湛江日報社、湛江市赤坎區濱湖帆船帆板運動俱樂部承辦,國家體育總局湛江潛水運動學校、廣東海洋大學、湛江市旅控集團等協辦,廣東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湛江分中心支持的“中國體育彩票杯”2025年湛江水上運動嘉年華暨海鮮美食旅游季活動啟動儀式,將在赤坎區金沙灣勞麗詩廣場舉行。
湛江水上運動群眾基礎深厚,蓬勃發展,亮點紛呈,潛力巨大。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湛江建設成為高水平濱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快打造“水上運動之城”品牌,做好“水上運動+”文章,推動體育與文化、旅游、醫療、健康、消費等多元深度融合,培育更多個性化、差異化、高品質產品,進一步豐富水上運動產業發展業態。
威水
水上運動群眾基礎深厚,名將輩出
湛江水上運動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多年來,湛江為廣東省、國家發現、培養和輸送了眾多水上運動健兒。
在游泳項目上,湛江曾培養和輸送了楊春霖、黎仕光、鄭若虛、鄭羅富、柯恒芳、陳永慶、唐那波、陳國強、陳德勝等一批著名國手以及各省隊高手,吳川籍亞洲游泳冠軍林來九還創造了湛江籍運動員連續參加兩屆奧運會和三屆亞運會的紀錄。近年來,湛江在大、中、小學校園里不斷推廣游泳運動,湛江青少年對游泳運動的熱情更加高漲。
湛江跳水在數十載的發展歷程中,涌現出“世界跳水技術之父”徐益明和盧森堡、陳觀賢、雷振海、陳夏仁、鄭觀志、黃秀妮、吳國村、鐘權生、陳文波、陳華明、郭藝等優秀教練,勞麗詩、何沖、全紅嬋這3位奧運冠軍和林小妮、陳麗霞、李蓉娟、林勁、何超、吳春婷、朱子鋒等一批世界跳水冠軍,為中國乃至世界跳水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徐益明于2003年入選“世界游泳名人堂”,成為中國首位獲此殊榮的跳水教練員。
湛江水球有著優良傳統,名將輩出,涌現出宋維綱、楊永、李健雄、吳宏輝等眾多水球人才,多次奪得亞洲、全國冠軍,代表中國參加過奧運會、世錦賽等大賽。現在接力棒又交到了譚恒業等人手上。
亮點
開展水上運動條件得天獨厚
碧海藍天,陽光燦爛,海上是星星點點的白色帆船,還有遠處雄偉的湛江海灣大橋、奧體中心等,近處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湛江文化中心,景色美不勝收。在風景秀麗的赤坎金沙灣海域,常能看到白帆競發、劈波斬浪的場景。這是湛江市帆船帆板隊在訓練。
帆船帆板項目在湛江有著優良傳統。1992年,張小冬曾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勇奪女子帆板奧林匹克航線賽銀牌,為中國乃至亞洲實現了奧運會水上項目獎牌“零的突破”,那也是湛江籍運動員歷史上獲得的第一枚奧運會獎牌。近年來,湛江市帆船帆板隊又涌現了不少很有潛力的新星。
據悉,湛江是得天獨厚的海灣城市,城市灣區岸線綿長,為舉辦帆船帆板運動提供了很好的岸線資源。同時,湛江具有一年四季都可以開展近岸帆船帆板運動的先天優勢。下一步,湛江將充分利用優勢條件,爭取承辦更多帆船帆板的品牌體育賽事,培育打造具有湛江IP的帆船帆板賽事,推動我市帆船帆板運動加快發展。
育才
依托院校資源優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我市加快推進建設水上運動基地和船艇碼頭建設,完善水上安全基礎設施,并依托國家體育總局湛江潛水運動學校、廣東海洋大學、嶺南師范學院、湛江市體育學校、湛江市跳水運動學校等院校資源優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水上運動項目服務的專業化、標準化和特色化水平,激發水上運動產業發展活力。
2016年,嶺南師范學院體科院經亞洲潛水聯合會授權,設立了亞洲唯一、世界首個潛水本科人才培養學校——亞洲潛水學院,目前建有以潛水科技與潛水文化為特色的“潛水展覽館”,長期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包括水上運動安全教育科普活動、水上運動防溺水宣傳培訓活動以及水上運動防溺水知識進校園活動等。目前已成功打造成為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為一體的綜合性水上運動教育基地。今年2月,嶺南師范學院水上運動與防溺水教育科普基地被命名為“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
建議
打造賽事品牌,建設“水上運動之城”
我市日益重視和支持水上運動發展。今年湛江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要建設“水上運動之城”。市人大代表陳華清圍繞開展湛江灣水上運動,從運動項目規劃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培育專業人才、打造特色水上運動品牌賽事與活動等方面提出建議。
陳華清建議,首先要優化運動項目規劃與布局。根據湛江灣的水域特性與景觀分布格局,進行科學合理的水上運動項目區域規劃。例如,選取風浪較為平緩、水域開闊且毗鄰旅游景點的區域作為帆船、帆板的專業訓練與競賽場地,便于運動員發揮水平,吸引游客觀賽。同時,充分考慮季節變化與潮汐規律,靈活安排各項目的開展時段,確保全年各時段開展豐富多元的水上運動項目;加大對各類水上運動專業停靠設施的建設與升級改造力度,如擴建和優化游艇碼頭、帆船碼頭;構建一批現代化、高標準的水上運動服務中心,提供涵蓋運動器材租賃、維修保養、運動員休息、淋浴更衣等全方位的服務設施;在沿湛江灣海岸線合理布局安全瞭望塔與救援站點,并配備專業救援團隊與先進救援設備,保障運動參與者生命安全。
陳華清還建議以賽為媒,精心策劃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與地域特色的水上運動品牌賽事,定期組織面向大眾的水上運動趣味挑戰賽、親子體驗活動等,推動體育、旅游、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湛江灣水上運動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加強與駐湛高校、體育院校的深度合作,開設水上運動相關專業課程或定制化培訓項目,定向培養一批具備扎實專業知識與高超技能的教練、裁判、賽事運營管理等專業人才。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水上運動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吸引更多群眾投身水上運動。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