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新京報社主辦、新京智庫承辦的“2025新京智庫春季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上,新京智庫發布了《新京報網紅城市潛力榜50強(2025)》榜單。其中,湛江榜上有名,列全國第30位。(據4月23日《湛江晚報》)
作為港口城市,湛江既有海洋文化的開放包容,又有嶺南文化的細膩底蘊。此外,湛江氣候宜人,全年適合旅游,具有豐富的海鮮資源、獨特的雷州文化、紅色旅游資源等,“網紅”城市的“硬實力”看得見、摸得著。近年來,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興起,湛江的海鮮、濱海風光、騎樓老街等元素頻頻出圈。從“湛江生蠔”成為夜宵頂流,到《隱秘的角落》帶火赤坎老街,再到徐聞“菠蘿的海”成為網紅打卡地,這些資訊在社交媒體時代被不斷挖掘和傳播,讓湛江逐漸走進大眾視野,成為備受關注的旅游目的地。可以說,“網紅城市”的稱謂名副其實。
流量可以帶來一時的熱度,但要讓游客真正留下來,就需要圍繞旅游的核心要素,完善配套服務設施。近年來,湛江在交通、住宿、餐飲等方面已有明顯改善,但仍有提升空間。在這方面,淄博的“燒烤專列”、重慶的“輕軌穿樓”等成功案例值得借鑒。湛江可以結合自身特點,推出并完善“海鮮專線”“濱海觀光巴士”等特色交通服務,同時提升酒店、餐飲、衛生等配套水平,讓游客不僅“愿意來”,更“愿意住”、“愿意留”。
“網紅城市”的競爭,最終比拼的是文化底蘊和產業融合能力。湛江要從“流量城市”升級為“留量城市”,需要繼續深挖地方文化IP,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雷州半島的雷劇、石狗文化、硇洲島的古燈塔、徐聞的“海上絲綢之路”遺跡等,都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旅游潛力。如何持續深挖它們的文化基因,突出本土文化的獨特性,形成具有湛江特色的文化IP,值得我們探索。
從“網紅”到“長紅”,關鍵在于可持續。當前,許多網紅城市的旅游產品不乏雷同的情況,導致游客審美疲勞,湛江應避免盲目跟風,而是立足自身特色,推出相應產品。另一方面,新京智庫的報告也指出,網紅城市的區域集群效應明顯,如山東的臨沂、威海、煙臺同時進入前十。湛江可以與周邊城市合作,合力推出相關旅游產品,共享客源市場,提升整體競爭力。
湛江在“網紅城市”的道路上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但要實現“長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相信湛江能夠繼續發揮自身優勢,讓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在社交媒體時代持續綻放光彩,成為游客心中永遠的旅游勝地。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