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霞山發布”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稱,團霞山區委、霞山區民政局、愛國街道社工站洪屋點、愛國街道團工委聯合廣東醫科大學形影志愿服務隊,正式啟動“老年人陪診服務”項目。
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尤其是空巢獨居老人在就醫時會遇到各類困擾——子女不在身邊,生病時無人陪同前往醫院就診;不會網絡掛號、不會掃碼付款,醫院里的智能設備不會用。為破解老年人看病“難”與“繁”,霞山愛國街道啟動“老年人陪診服務”項目,旨在為轄區內有就醫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全流程、專業化、人性化的就醫陪同服務,“覆蓋附屬第二醫院全流程需求”。
霞山愛國街道“老年人陪診服務”,直擊三個堵點問題:其一,針對“數字鴻溝”,通過志愿者“一對一”專屬陪診服務,將線上掛號、報告查詢等智能服務轉化為“人工導航”;其二,回應“照護真空”,為子女異地、獨居老人提供替代性陪伴支持;其三,化解“流程焦慮”,志愿者憑借對醫院就診等流程的熟悉,將有效節省老年人在醫院求醫時間。這種“需求畫像—精準匹配—服務落地”的閉環,彰顯了基層治理的問題意識與民生溫度。可以預見,“老年人陪診服務”的開展,將為老年人就醫帶來諸多實實在在的利好。對于那些不熟悉線上掛號流程、難以操作自助設備的老人來說,志愿者的陪診服務,讓他們不再為線上報到、掛號、打印報告等發愁。在就診過程中,陪同檢查檢驗、繳費、取藥等一站式服務,將解決老年人因行動不便而在醫院各科室、窗口間奔波的困擾。
而從社會層面來看,“老年人陪診服務”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它不僅體現了社會對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懷,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也有助于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而且,陪診服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子女因工作繁忙無法陪同老人就醫的壓力,與悄然興起的“共享照護”“共享養老”等理念不謀而合。同時,筆者留意到,這個項目是霞山區愛國街道等單位與廣東醫科大學形影志愿服務隊整合資源推動的,很有可能就是廣東醫科大學的大學生志愿者在提供免費的“一對一”專屬陪診服務,這將成為校地共融共建社區治理服務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個人特長與社區居民需求相結合,將為社區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對于大學生而言,這也是一次很好的社會實踐機會。
期待未來,“老年人陪診服務”能夠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不斷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水平,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就醫過程中感受到溫暖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