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雷州青年運河工程建設者群體獲“南粵楷模”稱號——

三十萬雙手托起的生命水脈

2025-04-25 15:51 來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記者林小軍 李亞強 通訊員張曉波 吳麗輝 圖/記者肖勝權

日前,廣東省委宣傳部授予雷州青年運河工程建設者群體“南粵楷模”稱號。這份跨越數(shù)十年的集體榮譽,讓人們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雷州半島上這座改寫千年旱魃史的水利豐碑。

從30萬建設者肩挑手扛的壯闊圖景,到鶴地水庫作為環(huán)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核心樞紐的新使命,這段改天換地的傳奇仍在續(xù)寫。

30萬建設者共赴治水壯舉

翻開歷史,雷州半島是全國有名的苦旱之地。據(jù)當?shù)乜h志記載:“赤地千里,民多剝樹皮草根為食。”在廉江市石角鎮(zhèn),至今流傳著“嫁女看水缸”的婚俗——姑娘嫁人還要看婆家水缸里有沒有水。

1958年5月15日,中共湛江地委《關于興建雷州青年運河工程的決定》如春雷炸響,喚醒了這片干涸的土地。“聽說運河修建后,就能告別十年九旱的生活,大家都踴躍參加。”當時年僅20歲的蘇培英是共青團員,她不僅馬上報名參加,還奔走相告積極發(fā)動身邊人。在建設青年運河工程中,大家空前團結,人人挑著扁擔,帶著床板、衣服、自家最好的鋤頭籮筐等工具,投入到這場戰(zhàn)天斗地的水利工程建設中。30萬勞動大軍從田間地頭集結,形成新中國水利建設史上最壯觀的場景。

在建庫開河工地上,黨員干部叫響“向我看齊”的口號,哪里最危險哪里就有黨員干部的身影,一次次攻堅會戰(zhàn),黨員干部就像一批標桿聳立在最前面;一樁樁最苦最臟的活,黨員干部總是二話不說帶頭率先去干。

用汗水澆筑出“鋼鐵脊梁”

現(xiàn)年85歲的徐子宏是原運河管理局原局長,運河開建時,他還是一名學生。但在他參加當年農(nóng)業(yè)展覽的一幅畫作中,展現(xiàn)了運河建設的艱苦與偉大。畫作中,工人用雙手將山推開,讓河水流下,畫作下寫著“讓高山低頭,河水讓路”。而如今,這樣看似夸張的幻想,卻成了現(xiàn)實。

當年運河工地每天紅旗獵獵、號聲陣陣,肩扛手提的人流,運土石的手推車穿梭往來,場面蔚為壯觀。參加會戰(zhàn)的突擊隊共有3509個。他們都有響亮的隊名:“紅旗”“飛虎”“火箭”“穆桂英”“花木蘭”等。

運河建設者吳云英向記者講起當初的故事。

吳云英現(xiàn)年已80歲高齡,而在運河建設時,她還是個14歲的孩子。“我們年齡小,但我們干的不比大人少,我們?nèi)诵≈練獯螅 弊鳛楣さ亍凹t孩子班”里最小的一位,為了爭一口氣,吳云英帶著“紅孩子班”隊員們早出晚歸,天還沒亮就到現(xiàn)場勞作,別人都回去休息,她們還在月光下?lián)]灑汗水,不知疲倦地搬運土方。在一次次的友誼競賽中,超額完成任務,贏得了先進突擊隊等稱號。

“我們當年不僅和男隊員比賽,也時刻在和自己的極限比賽!”作為當時“穆桂英突擊隊”的隊長,蘇培英說,在運河建設中,總感覺自己用不完的勁,一群年輕姑娘們,拉著一輛輛滿載泥土的車子,像長了翅膀似的在工地上奔跑著。“每當我們戰(zhàn)勝一個困難、攻克一個難關的時候,就和隊員們唱起《青年突擊隊之歌》來為自己加油鼓勁。”在修建運河過程中,穆桂英突擊隊在8次勞動競賽中贏了7次,9個姑娘都被評上勞動功臣,隊長蘇培英還被評為了特等功臣。

“土發(fā)明”發(fā)揮“大作用”

雷州青年運河的施工沒有什么工程機械,全靠一雙手,從工程設計規(guī)劃開始,指揮部就號召黨員干部帶頭,對原始的工具模具展開技術革命。大家就地取材,大膽發(fā)明創(chuàng)造,便于邁土的“履帶式運土機”“空中運土機”,方便山上山運輸材料的“人力踏土車”相繼誕生。

“作為女子隊,為了能戰(zhàn)勝其他體力更充沛的青壯年男子隊,我們充分發(fā)揮智慧,造出了‘牛拉列車’來提高效率。”蘇培英告訴記者,經(jīng)過一次次試驗,她們把車廂做小,用粗麻繩串聯(lián)成列,由一兩頭牛同時拉動多個裝箱,并最終使用2頭牛拉9個裝箱并結合人力把控的方式最有效。一套“牛拉列車”每個裝箱可裝土400—600斤,相較于人力,效率提升近10倍。

工地上除了人力競賽,還發(fā)展起了“裝備競賽”,先后誕生了各類工具42種,9萬多件套,比如履帶式運土機、巡回運土機、腳踏式卷揚機、蝴蝶式單軌木車、連環(huán)自動卡車等等。如今,這些工具還在雷州青年運河紅色教育基地展出,展示著當年勞動人民的智慧。

精神豐碑永立潮頭

站在鶴地水庫主壩遠眺,碧波倒映著藍天。雷州青年運河工程建成65年來,流淌不息的運河水常年保障著雷州半島146萬畝農(nóng)田灌溉,解決了數(shù)百萬人生活用水和工業(yè)用水問題,確保九洲江下游50多萬人口防洪安全,成為湛江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經(jīng)濟之水”。

“我們做了一件比生命更長的事,每每回想起這段記憶,都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一段。”當時作為青年運河報記者的陳棠,是這場運河建設工程的見證者。他帶著筆記本,跟著大家一起勞作,一起住工棚,受限于當時的印刷條件,他步行輾轉(zhuǎn)到遂溪等地,將文稿送印,運河建設故事和精神傳播出去。如今,他也常常和后輩講起雷州青年運河建設者的故事,用青年運河精神鼓舞當代年輕人。

當前,鶴地水庫作為環(huán)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湛江分干線的調(diào)蓄水庫,必將助力系統(tǒng)解決雷州半島缺水問題,特別是解決雷州、徐聞等地干旱缺水問題,大幅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可使雷州半島新增灌溉面積185萬畝,促進群眾增產(chǎn)增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力支撐湛江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高質(zhì)量發(fā)展。

編輯:梁海飛
值班主任:莫松萌
值班編委:林小軍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登上戰(zhàn)艦 觸摸深藍
  • “海南—湛江—英德”海鐵聯(lián)運班列首發(fā)
  • 雷州青年運河工程建設者群體獲“南粵楷模”稱號
  • 赤坎區(qū)舉辦2025年知識產(chǎn)權宣傳周集中宣傳活動
  • 守護美麗海洋家園
  • 海上“小蜜蜂”煥新再啟航  “海洋石油165”平臺完成升級改造開赴油田采油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shù)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