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來,詐騙分子會利用學生及家長在假期的特定需求和心理,設計出多種類型的騙局。近日,湛江公安梳理出暑假易發高發的幾大詐騙類型,提醒廣大市民擦亮雙眼,謹防上當受騙。
暑假兼職要謹慎
今年5月,湛江某高校學生小覃在網上看到一則招聘線上居家客服的信息,經與公司客服聯系,覺得工作收入和時間都符合自己的預期,便打算申請入職。客服告知小覃須先預付228元完成一次入職前任務,待她完成任務后不僅預付金會原路返還,還能獲得88元獎勵金。小覃根據對方提供的二維碼支付了228元,事后她覺得不對勁,想讓對方退款,沒想到卻落入更深的陷阱。客服人員假意協助小覃退款,引導她加入一個聊天群,讓她與公司財務溝通退款事宜。接著對方要求小覃開啟屏幕共享功能,然后以“賬戶流水存在問題導致無法退款”為由頭,要求她在多個平臺購買超市卡、禮品卡,還要將電子卡賬號、密碼給對方。直至對方將她拉黑,小覃才意識到自己被詐騙。
網絡兼職操作簡單,不要求學歷,且不限制工作時間和地點,表面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對學生群體具有較大吸引力。詐騙分子正是抓住這種心理,通過多種途徑廣泛發布暑假兼職廣告,打著“加關注、點贊返利”“充值越多、返利越多”等噱頭騙學生入局,再以“連單”“卡單”等借口誘騙他們不斷轉賬。
警方提醒,不要心存“貪小便宜”“輕松賺大錢”的僥幸心理,不要相信“低投入、高回報”的噱頭,不要輕易點擊未知鏈接,是避免上當受騙的關鍵。
當心“機票退改簽”陷阱
暑假親子游、畢業旅行正當時,機場、火車站客流量增加。詐騙分子也瞄準假期出行高峰,抓住大家出行前對行程變動的焦慮心態,精心編織“機票退改簽”陷阱。
2025年3月,大四學生小陳購買了從湛江到沈陽的機票,打算開啟自己的畢業旅行。臨行前,她接到自稱航空公司客服的電話,稱因航班延誤,需要退票或者改簽,并稱改簽可以賠償300元。小陳不假思索便登錄了對方提供的網站準備改簽,還提供了自己的收款碼。隨即對方以小陳的收款碼收不了款為由,要求小陳下載一款會議APP。小陳和對方進行了語音通話,并共享屏幕,在“客服”的指引下打開自己的銀行賬戶進行操作。沒過一會兒,小陳的手機收到了其銀行賬戶的扣款信息。
警方提醒,航班延誤、改簽、賠付等信息應通過航空公司官網、官方APP或官方客服核實;航空公司不會要求下載第三方軟件操作,更不會要求開啟屏幕共享;不要點擊陌生鏈接,不要向陌生人泄露銀行卡、身份證等個人信息,更不要隨意向陌生人轉賬。
警惕“游戲裝備交易”騙局
暑假期間,玩游戲是部分學生娛樂放松的重要選項,詐騙分子會緊盯這一群體精心設定騙局。詐騙分子會在社交、游戲及二手交易平臺物色目標,瞄準有購買裝備需求或出售游戲賬號的用戶。
小李是一名在校大學生,2025年5月她把自己的游戲賬號放在網上售賣。不久,有一名“買家”聯系了小李,還通過郵件給她發了一個鏈接。小李通過該鏈接下載一款屏幕共享軟件,并與對方進行屏幕共享。緊接著對方又以需要墊付押金為由,讓小李支付199元。隨即對方多次以小李銀行流水不足為由讓小李轉賬、購買電子購物卡。至此,小李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警方提醒,買賣游戲賬號或裝備,一定要在正規游戲平臺進行交易,不要私下轉賬,對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游戲商品要提高警惕,切勿貪小便宜吃大虧。
電信網絡詐騙手法千變萬化,但防范措施萬變不離其宗,即始終牢記“三不一多”原則,做到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時刻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