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家地理》旗下“地道風物”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圖文并茂發布推文《中國吃鵝第一省,從來鵝毛不過江》。其中,也生動介紹和推薦了美味的湛江白切鵝,引起網友們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據悉,“地道風物”是《中國國家地理》旗下的內容發布和互動平臺,作為行走的風物百科,其立志踏遍中國每一寸土地河山,探尋風物美食,傳播地域文化。
“地道風物”該推文在一開頭,生動寫道:“吃鵝,我們(廣東)是認真的!”接下來,這篇推文分為“廣府燒鵝:豐腴不膩的煙火氣”“湛江白切鵝:還原食材的本真味”“潮汕鹵鵝:香料的地域魔法”“客家碌鵝:扎根鄉土的濃香”四大部分,進行了詳細介紹。
其中,在介紹和推薦湛江白切鵝時,這篇推文寫道:美食家陳曉卿說過,最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法。湛江人深以為然。湛江人眼里,白切是對食材的一大考驗。在別的地方夸贊一只鵝,總要從各個方面找切入點,例如說它嫩滑爽口,又或者說它軟糯酥爛,滋味入骨。而在湛江夸一只鵝,你只需要一句“這白切鵝真好,鵝味十足”。聽到這里的湛江人肯定要豎起大拇指,贊你一句識貨。
湛江的白切鵝從不是愣頭青一樣簡單地用清水把鵝肉燙熟,而是把拔毛后的光鵝浸入放了藥材的湯里慢熬2400秒,再取出斬件。時間是成就美味的魔法,多一刻則老,少一刻則韌。湛江人相信常吃辛辣性溫的沙姜,能夠幫助他們驅散臨海的濕寒。因此,像廣東人吃白切雞肯定搭配姜蔥蘸料一樣,沙姜醬油也成了湛江白切鵝的必備搭配。粉白的鵝肉被筷子夾起,在沙姜醬油里走一趟,便被激發出全部的鮮味。浸過藥湯的鵝皮收縮緊致,鵝肉嫩滑飽滿,沙姜還有一股獨特的草木辛香,三者一道入口,不用過多的解釋,每一位食客便都知道了什么是鵝的本味。
該推文的最后,總結道:廣東人精于飲食,更擅長烹飪。從沿海地區注重原汁原味到山地人民偏好濃郁,不同的風土養出了不同的鵝,也衍生出了各種吃鵝之道。除了廣府燒鵝、湛江白切鵝、潮汕鹵鵝、客家碌鵝,還有“仙氣飄飄”的順德醉鵝、“重女輕男”的陽江鵝乸飯……慣于“狠啄村頭狗,猛扇過路人”的鵝大約是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終有一天也會被廣東人扼住命運的咽喉,成為餐桌上的一道佳肴。一只鵝,或燒或鹵,或碌或煮,滋味難分高下,卻總是好吃的。讓一只鵝在餐桌上發光發熱,這大約就是廣東人對鵝最高級的褒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