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區職能部門服務企業辦理企業變更等手續。 霞宣供圖
數字政府建設同步賦能,“零跑動”事項覆蓋率達80%、可網辦率超95%,“跨域通辦”可視化技術應用更讓霞山在全市率先邁入政務服務信息化2.0時代。2024年3月,廣東筑美生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在霞山設立子公司時,代辦員2個工作日內辦結業務;同年7月,武漢一路繁華文化傳媒公司申請演出審批,代辦專班7個工作日辦結法定20天的業務……(據《湛江日報》)
一個個實例的背后是霞山區行政審批服務的變革成果——政府從審批者轉型為服務者,企業從跑腿者回歸為發展主角。
眾所周知,傳統審批模式常常令企業如同在迷宮中摸索前行,常陷入“不知道、不清楚、看不懂、耗不起”的困境,不僅影響項目進度,更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當企業把寶貴資源消耗在行政審批的“馬拉松”上時,其核心業務和創新活力必然受到擠壓。當“申報難、手續繁、辦理慢”成為了招商投資的絆腳石,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痛點之一,催生了政府服務理念的徹底轉變,促使了政府角色發生根本性轉變——從手握審批大權的管理者,轉型為企業發展服務的“店小二”,主動積極地為企業提供代辦服務。
代辦服務重塑了政企關系新生態,其通過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不僅優化了營商環境,更增強了企業的投資信心。我們從霞山區在2023年印發《投資項目“全程代辦”工作方案》再到2025年6月18日發布通告稱代辦辦公室可“一對一”為廣大企業全程代辦各項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的過程,再從“39個項目、68家企業、約122.11億元……”一連串含金量喜人的數據,可以清晰感受到政府主動為企業“跑腿”,為項目落地提供“保姆式”服務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代辦服務的深層價值不在于速度,而是在于打造一個“不耗時辦成事、不求人能辦事”的營商環境,以貼心服務提振企業信心,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讓全社會看到屬于新時代的基于信任和互惠的政企關系新生態的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