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湛江日報社與湛江廣電網絡正式簽署慢直播合作協議。6月30日,由雙方攜手打造的“大美湛江”慢直播平臺正式上線。(據6月30日《湛江日報》)
當湛江的紅樹林在鏡頭中搖曳生姿,繁忙的港口晝夜不息吞吐貨物,美麗鄉村的炊煙裊裊升起,“大美湛江”慢直播平臺的正式上線,不僅是湛江日報社與廣電網絡的跨界融合創舉,更是湛江以創新傳播破局、以數字賦能發展的生動實踐。這場24小時不間斷的“城市實景秀”,正以顛覆性的傳播方式,為湛江的城市形象塑造和經濟發展注入全新活力。
在傳播形態革新層面,慢直播打破了傳統城市宣傳的窠臼。不同于精心剪輯的宣傳片,慢直播以“零濾鏡、零腳本”的原生態呈現,將湛江的城市肌理與生活本真完整展現在全球觀眾眼前。清晨紅樹林中白鷺齊飛的靈動,正午港口集裝箱裝卸的有序,傍晚鄉村稻田的金色畫卷,這些未經修飾的生活片段,通過持續不斷的直播鏡頭,構建起一個沉浸式的城市體驗空間。這種“參與式傳播”模式,讓觀眾從被動接收者轉變為主動探索者,在自主發現與解讀中,湛江的城市形象變得立體可感、鮮活生動。
從經濟賦能角度來看,慢直播正成為撬動湛江文旅經濟的新杠桿。當直播鏡頭聚焦紅樹林生態區、鄉村振興示范點等特色場景,“云端湛江”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轉化為可體驗的數字文旅產品。這種“直播即引流”的創新模式,將線上流量直接轉化為線下客流,為文旅產業發展開辟新賽道。同時,慢直播平臺還為農產品銷售、文旅項目推廣搭建起可視化橋梁,結合節氣節慶策劃的主題直播,更能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實現城市資源與市場價值的高效轉化。
在應急傳播與日常展示的有機結合中,慢直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臺風“蝴蝶”登陸期間,38萬人次的觀看、人均2分鐘的停留時長,不僅彰顯了慢直播在突發事件中的信息傳遞價值,更通過全民“云抗臺”的集體記憶,凝聚起城市向心力。而在日常時段,慢直播則化身為永不落幕的城市展廳,持續輸出湛江的生態之美、人文之韻和發展之變,讓世界在24小時的鏡頭流轉中,讀懂湛江的發展脈動與城市溫度。
“大美湛江”慢直播平臺的上線,不僅是傳播技術的迭代升級,更是城市發展理念的創新突破。它以數字技術為筆,以真實生活為墨,在云端勾勒出一幅鮮活立體的湛江圖景,為城市形象傳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之路。當城市之美在慢直播的鏡頭中自然流淌,湛江正以這種充滿智慧與溫度的方式,向世界遞出一張閃耀著數字光芒的城市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