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州九龍山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候鳥立滿枝頭。記者李忠 攝
廉江市良垌鎮象路至省道286示范帶一景。 記者張鋒鋒 攝
中華白海豚暢游雷州灣。 記者歐陽澤 攝
2月7日,廣東—東盟產業園國際合作聯盟暨湛江臨港經濟區聯合招商大會舉行。圖為與會嘉賓相互交談。 記者歐陽澤 攝
3月28日,銀行機構助力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圖為與會嘉賓參觀銀行機構宣傳展板。記者 張鋒鋒 攝
6月30日晚,“湛江北站”亮燈。記者張鋒鋒 攝
湛江文化中心燈火輝煌,與金沙灣的樓宇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絕美畫卷。 記者歐陽澤 張鋒鋒 攝
“海陸空”交通川流不息,人暢其行,貨暢其流;110條風貌管控提升示范帶串珠成鏈,繪就1846公里城鄉蝶變畫卷;便企利企惠企舉措不斷“上新”“加碼”,近悅遠來的發展熱土孕育無限生機。
今年以來,湛江把“抓環境”作為關鍵支撐,持續用力打造優質硬環境、一流軟環境,重塑經濟發展新動能、安居樂業新標識、區域競爭新優勢。環境筑基,發展啟航,湛江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做強交通硬支撐 激蕩經濟新活力
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物理聯通”,為促進經貿和產能合作、加強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以來,湛江堅持做強“硬支撐”,夯實高質量發展“硬實力”。
湛江鐵路建設喜訊頻傳:6月30日19時,廣湛高鐵“湛江北站”站名標識的電路調試完成,湛江北站字牌點亮,紅色隸體大字在夜色中格外醒目;6月25日,廣湛高鐵湛江灣鐵路隧道鋪軌施工全面完成;新建合浦至湛江鐵路項目(廣東段)先行用地獲自然資源部正式批復,項目審批從上報自然資源部到取得批準文件僅用了一日,創下了廣東省內先行用地審批的最快速度……湛江市全力打造湛江地區東進、西拓、北上、南下的高速鐵路通道,“四通八達,內聯外暢”的現代化高速鐵路網絡體系正在加快形成。
俯瞰瓊州海峽北岸,徐聞港客似云來,貨如輪轉。今年1—5月,“湛江—海南”方向8條集裝箱航線對接海南貨物吞吐量144.1萬噸。這座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現代化水陸交通運輸綜合樞紐迸發出強大活力。
徐聞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金虹介紹,暑期客流高峰期,從徐聞港乘船進出海南島的旅客日均超3萬人次,而春運期間最高日客流甚至達到13萬人次。當前,徐聞港正努力寫好瓊州海峽“黃金水道”和客貨運輸最佳通道文章。
湛江吳川國際機場開辟荔枝運輸專用通道,湛江的荔枝從“枝頭”搶“鮮”抵達全國食客“舌尖”;深圳?湛江航線正式復航,往返兩地僅需1個小時;多家航司加密或新增航線迎接暑運,探親、商務、旅行一鍵直達……空中通道的繁忙,顯示區域經濟活力奔涌。
今年4月,湛江、茂名與省機場集團簽署協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加強拓展航空市場、完善地面交通、發展臨空產業等領域合作,為粵西民航事業和湛茂都市圈建設發展添翼賦能。
今年以來,湛江加快構建“一核四聯”交通體系,推動城市區域協同聯動能力持續提升。從交通互聯到產業協同,湛江與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正書寫一個個精彩的合作發展故事——
3月底,徐聞縣與海口市秀英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強兩地協作,并與有關企業集中簽約27個項目,總投資253億多元,推動與海南“相向而行、相向發展”取得新成效;
4月底,廣州·湛江投資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在穗舉行,簽約14個項目,投資金額逾300億元,兩市立足湛江所需、廣州所能,推動廣湛共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取得新突破。
奏響共建共享曲
刷新城市魅力值
晨曦躍出海面,紅樹林里鷺鳥翩躚、魚蝦嬉戲,鐫刻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密碼;午后漫步老街,嶺南騎樓、法式建筑與市井煙火交織,盡顯松弛韻律;夜幕下,湛江文化中心與湛江海灣大橋華燈璀璨,勾勒“一灣兩岸”的浪漫輪廓。藍海灣、綠群島、紅土地在此交融,傳統與現代輝映,這座濱海城市魅力獨具。
城市形象與品質,是民生幸福的標尺,更是吸引資本的名片。今年,湛江強力推進風貌管控提升連片打造專項行動,精心雕琢中心城區風貌,全力守護海洋生態,一座聞者向往、居者自豪的魅力之城正拔節生長。這份成績單背后,既有黨委、政府的運籌帷幄,更凝聚著群眾、企業、專家乃至國際友人的智慧力量。
仲夏穿行雷州半島,城鄉煥然一新。以雷霆之勢推進的風貌管控提升示范帶連片打造專項行動成果豐碩:截至3月底,110條示范帶串珠成鏈,19149棟農房煥新妝容,100多個鄉鎮、1400個村莊同步開展“三線”整治、撂荒地復耕等工作,“百千萬工程”的紅利正惠及千家萬戶。
1846公里的城鄉蝶變畫卷,由政企民攜手繪就。湛江鼓勵建筑業企業按“微利牽引、公益先行”參與示范帶建設,形成“央企帶頭、國企跟進、民企參與”的全方位共建格局。在遂溪,許多村民自發為施工的中交四航局團隊免費提供住宿、送水,主動看管材料,一些有泥工經驗的村民主動請纓參與施工,共建熱情高漲。
為全面提升中心城區承載力與吸引力,今年3月,市委專題謀劃推動中心城區風貌提升。當前,這項關乎全域發展、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系統工程,正以多方聯動為紐帶,奏響城市共建共享大合唱。日前,《湛江市中心城區風貌提升意愿調查問卷》發布,廣邀市民游客建言獻策。7000余條市民心聲、十余位專家灼見,正匯聚成提升城市“顏值”的創意源泉。
湛江在海洋生態保護上同樣成績斐然。近期,紅樹林與中華白海豚兩張生態名片相繼走進全國乃至國際視野。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前夕,由中法團隊合拍的中華白海豚主題紀錄片在法國展映,生動展現湛江在海洋生態保護領域的成果,其間,湛江與尼斯以白海豚為媒締結友好城市。從東海島漁民到高校專家,從本地協會到全球志愿者,守護白海豚的力量日益壯大,雷州灣頻現中華白海豚“組團”暢游的生態奇觀。
湛江紅樹林種植—水產養殖生態耦合創新模式入選2025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通過多方協作,形成“養殖戶—技術方—主管部門”社區共管機制,養殖戶變身“護林人”,形成可持續保護合力,為我國沿海地區退塘還林和紅樹林營造修復提供“湛江方案”。
聚全民之力抓環境,湛江正以共建之筆,繪就城市顏值煥新、魅力躍升的宜居宜業畫卷。
優化營商“軟環境” 打造發展“強磁場”
“真沒想到這么快!下午提交材料,當天就拿到了證書。”近日,湛江市城鄉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經辦人員吳先生在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僅用0.5個工作日便成功領取了11本全新的不動產權證書,為企業后續的融資、經營等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產權保障,高效便捷的服務令他贊嘆不已。
“0.5天辦結”,是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針對涉企非住宅類不動產轉移登記業務推出的服務承諾,也是湛江踐行“以企業感受為導向”服務理念,優化營商服務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湛江持續加強暖企惠企政策供給,千方百計做好要素保障,推進營商環境迭代升級,全市上下形成全力拼效率、拼速度、拼服務、拼項目的濃厚氛圍。
數智化時代,“智慧元素”為我市數字政務提質增效注入新動能。全市1649項服務事項標準化,16689項證照免提交,13137項減時間、減跑動;“粵商通”湛江區域可辦事項769項,實現企業開辦“掌上全程辦”、0.5天辦結;高效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系統改造,率先在全省實現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不見面遠程開標率達100%……“數字引擎”正驅動湛江政務服務實現新躍升。
不久前,湛江市三個項目成功入選全省首批65個優化營商環境“揭榜掛帥”創新項目。政府采購“評審單元艙”推動跨省遠程異地評審常態化,“整域授信”破解海洋牧場融資難題,“社會化調解+以案定補”機制打造解紛“快車道”,一項項改革舉措精準破題,讓湛江打造粵西營商高地更有底氣。
今年,湛江惠企力度再“加碼”——《2025年湛江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于日前出臺,聚焦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產業發展全鏈條、政策落地全過程,從五個方面提出23項措施,細化了209項具體任務,推動服務再提速、效率再提升。
與往年相比,今年工作要點更加注重從企業視角出發,以經營主體需求為導向,提出一般不動產登記3天辦結率不低于99.95%,抵押登記1天辦結率不低于99.95%;新增一批行政給付、資金補貼扶持、稅收優惠等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務“免申即享”……政務服務質量“一優再優”,企業更有獲得感。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湛江的招商引資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形成了項目加速落地、產業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其中,湛江臨港經濟區就嘗到了“甜頭”。
為搶抓省賦予的重大發展機遇,推動湛江臨港經濟區高質量發展,湛江制定市級“1+N”產業轉移政策,以要素保障“贏商”,確保項目能落地、有支撐、可發展。在今年2月初舉行的廣東—東盟產業園國際合作聯盟暨湛江臨港經濟區聯合招商大會上,聯盟成員園區增至10個,共促成合作聯盟成員園區入園簽約項目6個,計劃投資額約19.2億元,拼出了“開門紅”。截至2025年4月底,湛江臨港經濟區已招引產業有序轉移項目110個,總投資額超450億元。
位于湛江臨港經濟區內的廣湛園,已完成工業熟地儲備1218畝,正全力推進11個起步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54畝標準廠房即將交付使用,讓企業入駐“拎包入駐”。上半年,新引進招商項目24個,新增計劃投資總額53.6億元。預計上半年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總產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今年3月底,銀行機構助力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為湛江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金融活水”。湛江市政府與各銀行機構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年總授信額度2.11萬億元;12家銀行與24家企業進行授信簽約,為簽約企業提供合計459億元的授信額度,重點支持我市“四綠一藍”等支柱產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一流軟環境,是一項“永不竣工”的系統工程、民心工程。湛江在優化營商環境這條賽道上全力開跑,拿出“拼”的心態、“趕”的姿態、“實”的狀態,以環境之“優”,促經濟之“穩”、發展之“進”。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